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英语阅读方法之我见

英语阅读方法之我见

时间:2023-10-16 04:56:32 作者:
摘要:文 袁海刚阅读作为非常重要的输入技能,对于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专家对于阅读的方法进行过很多研究,这里我想分享我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的

文 袁海刚

学新知识的英语_学新知识英语作文_英语学的作文

阅读作为非常重要的输入技能,对于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专家对于阅读的方法进行过很多研究,这里我想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阅读练习的原则是:从大量阅读中去积累方法和感觉。因为阅读技能只能靠训练获得,靠说教是无用的。

阅读的方法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有以下五种情况:

1. 略读 (skimming),主要是为了抓住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主要观点。从而决定文章或者书籍是否需要细读。

2. 寻读 (scanning),主要是为了找到文章中自己关注的信息。比如从报纸中找租房信息或者招聘信息。

3. 速读 (speed reading),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资料的阅读,并抓住要点。大量为学术写作而进行的阅读皆属此类。

4. 为休闲娱乐而读 (read for fun),阅读只为放松或打发时间,就为图个乐子,孩子们读卡通,大人们读笑话都属于此类。

5. 为了欣赏而读 (read for appreciation),反复阅读,体味措辞的准确和优美,谋篇的独具匠心,蕴含的深邃思想,甚至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演讲,散文等的音韵和意境之美。

学新知识的英语_学新知识英语作文_英语学的作文

下面提供十种我曾使用过的练习方法:

1. 坚持每天阅读30分钟,或者不少于3000字(我曾经每天坚持阅读不少于10000字的各类教材文章,来记忆单词,就为了提高生词的复现率)。

2. 可以先集中阅读同一类文体的文章,了解此类文体行文和结构特点,比如新闻报道。

3. 也可以大量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以便熟悉各种文体的行文风格,因为生活中有各种 文体,比如广告,合同,歌词等。各类文体都有所涉猎,实际上就帮助你扫清了很多阅读的背景障碍,便于提升阅读速度。

4. 还可以阅读同一话题下的不同观点的文章,既锻炼了思维,又学习了语言。所以观看一些带字幕的辩论,认真阅读精彩的辩论词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5. 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做摘录,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为写作积累地道表达,也培养更加敏锐的语言意识。

6. 可以进行限时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这样能有效地改掉凡阅读心中必默读的习惯 (但对于需要反复体味的好文章,心中默读并非什么坏习惯)。

7. 学会寻找段落主题句和语篇主题句,将文中起承转合的词语圈出来,仔细思考作者的行文逻辑,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深刻体会总分和分总结构。这样训练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节约时间。这个方法也是从尚德老师那里学来的,他给予了我系统的指导,我才有了这种阅读意识,才豁然开朗了。他说过:“阅读要有作者意识,才能读得透彻,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才能写得明白。”

8. 如果是阅读考试题目,先看问题,标题和图片来预测内容,这样可在阅读前激活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然后进行阅读,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母语阅读的时候,其实下意识已经在使用这些阅读策略了。

9. 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将文章的骨架梳理出来(就像思维导图),这是很有效的方式,经 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阅读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我最早学会这种方法还是从我初三的恩师袁英老师那里,她教授语文课,要求我们每学一篇文章就要把文章的骨架全部梳理出来,这无论是对于文章理解还是之后自己写作思路的展开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方法用在英语阅读上也很奏效。

10.习惯有选择的阅读,就一个专题入手,阅读大量书籍的相关章节而不是整本书,并做笔记,记录出处,这是适应国外留学学术写作的必备技能,因为每篇论文对于参考书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绝不能马虎,否则会有剽窃(plagiarism)之嫌。如果能用这种方法再写一篇自己对这个专题的认识文章,那就圆满了。

好了,下来关于提升英文阅读,我推荐两本好书:

1.《读者的选择》

英语学的作文_学新知识的英语_学新知识英语作文

本书提供了各类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非常实用。这本书最早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冯晓媛教授推荐给我的。冯教授非常儒雅,气质不俗,在阅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于一些我觉得复杂的文章,常常寥寥数语,就点中要害,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2.《大学英语阅读进阶》

英语学的作文_学新知识英语作文_学新知识的英语

本书系统的讲解了大学进行学术阅读的策略(比如词义猜测,寻找主题句,推断含义等等),其实这些策略同样适用于平时阅读。最早尚德老师给我系统指点阅读策略的时候,给我看过这本书的一个原版姊妹篇(Ten Steps to Building College Reading Skills),我觉得那本内容更好,但是可惜没有引进。所以姑且退而求其次使用这本,效果也不错。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