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激活旧知掌握新知

激活旧知掌握新知

时间:2023-10-15 01:01:15 作者:
摘要:“喜新不厌旧”-激活旧知掌握新知⽂章编码:w-20180617-001⽇常⼯作⽣活学习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通过公司培训、看新闻节⽬、⾃⼰看书等⽅式主动或被动地学习⼀些知识。

“喜新不厌旧”-激活旧知掌握新知

⽂章编码:w-20180617-001

⽇常⼯作⽣活学习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通过公司培训、看新闻节⽬、⾃⼰看书等⽅式主动或被动地学习⼀些知识。但是,经常会出现⼀个现

象,想⽤的时候记不起来、需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或者使⽤后效果不好。

今天的分享就和⼤家探讨下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

可能有些反常识,出现以上原因,跟你对于相关的旧有知识、经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和新知识的关联程度有关。在⼤家⽇常的认识⾥,学习⼀个

新知识,只要学习这个知识本⾝就可以了,新知识与旧知识是割裂的,⽽新知与旧知的割裂也导致很难把知识转化为⾃⼰的知识,这种时候,知识

更合适的称呼是:信息。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教育、分享新知识呢?我们可以运⽤三步:①激活旧知;②⽰证新知;③同化、顺应。

01激活旧知

激活旧知包含了3个维度:

1、回忆旧有知识;

2、补全旧有知识;

3、明晰知识结构。

1、回忆旧有知识。回忆原有经验的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间能够顺利衔接。在教学中可以⽤提问、测试、演⽰、讨论等⽅法帮助学习者激

活旧有知识。在个⼈学习时,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寻找与新知识有相关性的旧有知识。

2、补全旧有知识。

“有时候,旧知识难以激活,这是因为学习者可能没有学过这⼀知识(该学的没有学或没学全⾯),也有可能没有掌握该知识(学了却没有学

会),这时就需要“补救所缺知识”,即知识的补缺。”

在教学当中,如果可能需要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习者是否存在知识缺⼝,并帮助学习者相应

的补全知识。

如果是个⼈学习,有时可能会⾝边没⼈能够直接提供全⾯的帮助,⽆法直接了解是否有知识不全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络的⼒量寻找全

⾯的框架,例如思维导图、书籍的⽬录等。

3、明晰知识结构。“学习不只是⼀个信息(或知识)传递过程,学习是结⽹。”即建⽴知识结构,补全旧有知识为明晰知识结构建⽴了基

础。真正有⽤的不是旧知识,⽽是旧知识中隐含的结构。

“如果学习者有能⽤于组织新知识的⼼理模式,那就应该⿎励他们激活这些模式。还有⼀种情况是,已有的⼼⾥模式不⾜以充分⽀撑组织起新

内容,那么,就应该向学习者提供能⽤以构建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某种框架,以此促进学习。”

我们可以运⽤思维导图、线框图等⼯具将框架、结构可视化;也可将模型⽤坐标轴的形式呈现,例如说明⼼流理论的坐标图,⽽不是仅仅让它

们留在脑海中。

⽽建⽴明晰的知识结构,我总结有以下益处:

①已调整,便执⾏;

②不散乱、不易遗漏,易记忆;

③符合⼤脑规律。

02⽰证新知

⽰证新知就是展⽰论证的意思,教学不仅是展⽰呈现信息,还要能帮助学习者论证新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的。⽰证新知包含:信息呈

现和细节刻画这两个⽅⾯。

可以运⽤以下四种策略⽰证新知:

1.正反例——提供正例和反例

2.视觉化——尽量直观形象地演⽰

3.还原情景——依据具体的情景来充分⽰证信息

4.多⾓度——采⽤多种呈现表征的⼿段

前两种策略是偏重信息呈现的⽅法,后两种策略是偏重细节刻画的⽅法。同时,正反例属于论证新知,后三种策略属于展⽰新知。

当我们想要说明论证⼀个事物的时候,第⼀反应就是运⽤举例说明的⽅法,是⼀种常⽤、使⽤的⼯具。

⽐起⽂字,⼤脑对于图像的记忆效果更好,如果可能,尽可能地⽤视觉化的信息展⽰想要论证的信息。例如,上⾯提到的⽤坐标图来呈现⼼流

的概念,学习者能够记忆地更快更深刻。

对每个⼈来说,从外界吸收的知识,在没有被⾃⼰吸收之前,其实只是信息,⽽要将信息转化为⾃⼰的知识,⼀个必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应

⽤。⽽还原场景让学习者在学习信息的同时,还提供了⼀个应⽤的环境,能够及时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我们⽣活⼯作学习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学霸,他们都有⼀个特点,旁征博引、往往能从⼀个点向四周发散。同样的,在学习时如果能够做到多

⾓度,从不同的⾓度展⽰新知,能够让⼈对它的认识更全⾯、更易记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