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的旅行:从海洋到陆地,揭开人类与生命演化的秘密!
有篇文章里记录过一个故事:说攀岩爱好者的“指骨会不断发生变化,因为运动时频繁用到‘抓’这个动作,他们的掌骨也会变得更加弯曲。”未来的考古学家看到弓起来的指骨,也许会推测出那个人有多年的攀岩习惯。
人类身体由206块骨头组成。骨头包裹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为我们打开了无限可能的大门。每当生活环境、方式发生改变,骨头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骨头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如何生存。因而围绕骨头展开的故事很多很多……
地球生命的演化之旅漫长、复杂,中间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宇宙大爆炸后地球的萧条荒凉,到寒武纪海洋生物的爆发性增长,再到沧海桑田后陆生生物的迅速崛起,如果以“骨头”的视角观察这一切,会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距今约5亿4100 万年前~约4 亿8500 万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在当今中国的云南地区出现了一种“海口鱼”,它的身体构造非常简单,却对人类影响深远。因为它的身上有一根十分原始的脊椎,正是这根小小的“骨头”,支撑起来了脊椎动物接下来数亿年的繁衍。
昆明魚、海口鱼、小斯普里格鱼等生物,被认为是有脊椎的人类的远古祖先。尽管它们体内的脊椎还算不上真正的骨头,但意义非凡,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脊椎动物演化史向前推动了几千万年。
昆明鱼复原图
原始的无颌鱼类,表皮无骨骼和鳞片,身体呈纺锤型,可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
《骨头的漫长之旅》用充满设计感的手绘画卷,展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风貌,揭开狄更逊水母、昆明魚、皮卡虫等史前生物神秘面纱。通俗易懂的讲述、柔和的画面,赋予了它独特的气质。
难怪有读者说: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会觉得自己与远古的生物和大海的水是相通的。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而是与整个地球生命体紧密相联。
我们一起来感受生物进化史上的几次特别飞跃吧!
有原始脊椎的生物出现了
时间:5亿4100万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
代表生物:昆明鱼、皮卡虫、小斯普里格鱼
皮卡虫体长3 ~ 6 厘米,身体里有一根棍子似的东西,从头部贯穿到尾部。那叫“脊索”,是脊椎的原始形态,能帮助生物更灵活地摆动身体。
皮卡虫:别看我个头小,我可是当年的游泳健将!
磷酸钙推动了进化
时间:4亿7000万年前 奥陶纪
代表生物:阿兰达鱼、莎卡班坝鱼
为了保护身体不受伤害,阿兰达鱼的前半身裹了一件由骨头构成的坚硬盔甲。这件盔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海里贝壳、珊瑚的骨骼也是由碳酸钙组成。它可以将钙溶解在血液中,这一特点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繁衍。
阿兰达鱼:“看我是不是很酷,像出征的将士?”
从水中仰望陆地的生物
时间:3亿6500万年前 泥盆纪
代表生物:棘螈
和以前的鱼不同,棘螈的头骨和肩骨分离,颈部能自由活动,不仅拥有骨头和肌肉,甚至还长出了指头。
棘螈:我看到了迈向陆地的舞台!
鱼石螈登上陆地,彼得普斯螈学会行走
时间:2亿9900万年前 石炭纪
据说,最先成功登上陆地的动物是鱼石螈。又过了大约 1500 万年,人们从石炭纪的地层中发现了彼得普斯螈的化石。它的后脚有五根粗壮的脚趾,趾尖朝前。也就是说,它不仅能在陆地上稳稳地支撑身体,而且能依靠四肢稳健行走。
彼得普斯螈:我就是平衡小能手!
不过,陆地上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动物们很快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如何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等,最重要的还要适应在陆地上繁殖。大部分两栖动物在中生代来临时期就灭绝了,但很快又演变出了爬行动物,现今还存在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蛇、龟和鳄鱼等。
1993年,在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一处极其荒芜的不毛之地——伊斯巨拉斯托盆地,发现了始盗龙的化石,该地属于三叠纪晚期地层,代表了恐龙时代的黎明。不过,当时的恐龙个头不算大,孩子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那种庞然大物,应该是侏罗纪时期的恐龙了。
始盗龙复原图
本书形成特别完整的脉络:从原始生命到现在,从海洋到陆地,生动讲述了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不断改变骨头的形态。通过这个有趣的视角,和孩子揭示生命的演化过程。
骨头的漫长旅程,也是找回人类和其他生物神秘联结的旅程!
骨头和骨髓制造的血液,把大海装进我们的身体,因而我们能在陆地上生活。时光回到过去,当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羊水就像原始海洋。让我们经历280天左右的漫长旅行,才走出这片大海……然后在骨头的支撑下,迈开脚步!
这里的展示非常震撼、感人,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大胆、新鲜的观点:人类宝宝的孕育过程,和几十亿年前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惊人相似!46亿年的漫漫时光,在此刻浓缩、重叠。
新生命诞生之初是一个单细胞,渐渐地,胚胎分化出腮,模拟水生生物;渐渐地,长出肺和尾巴,你像蝾螈宝宝、龟宝宝。然后,哺乳动物的外观得以呈现,最终形成人类的体貌特征。
虽然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其实,造物主早已将这个秘密记录在地球生命过程中,并一次次演示给我们:人类的孕育,浓缩了了几十亿年来所有物种的演化历程。
所以,放眼望去,茫茫人海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多么珍贵的生命奇迹!
大约46亿年前,当地球还被岩浆覆盖时,雨水连绵,海洋形成。有一天,海里出现了单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在整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和泥盆纪,细胞逐渐进化出自己的身体来维持生命。
为了在大海里游泳,为了调整体内的盐分,为了储存钙质,为了在河底行走,为了上岸,我们的祖先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这就是人类靠着身体里的"海"能活下去的奥秘。
渐渐地,世间所有生物骨头都改变了形状,以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当你想到骨头所拥有的秘密时,就会被它们的神秘和神奇所感动。即便在今天,骨头在支撑身体、保护器官、造血方面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是意犹未尽,书末的资料补充更多关于骨头演化的知识——并非最凶猛的生物,最适合生存?为什么世界上的生物是今日的样貌?追溯“骨头的旅程”,发现我们与众多生物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读者说,从地球诞生开始,关于生命史的作品很多,但从骨头的角度来描写......实在是妙不可言!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图画书!!如果我们从小就读这样的书,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命体的关系就会一点一点地改变。
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也是给作为成年人的自己看的。非常佩服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展现生命的足迹,这是和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最后一个孩子从海里走向陆地的画面,太震撼了!
本书的创作、监制团队都是专业的科研人员。撰文的松田素子,是一位科普编辑和作家。她还是《MOE月刊》创刊时的成员,主编。绘本插画由川上和生绘制,除了绘本,他还为教科书做过插画。此外,由专门研究三维骨形态分析的宝塚大学教授樱木晃彦和日本群马县立自然史博物馆担任监制。
《骨头的漫长之旅》中文版特别邀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博士审订。众多专业领域的专家、老师的努力,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本书获得2018年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少儿读物奖、2019年日本儿童福利文化奖等多个奖项。
松田素子
小小的骨头,构建出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作为一本非常有温度的科普书,作者松田素子谈到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在回溯骨头的旅程中,发现我们与其他生物千丝万缕的关系。地球上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不可替代的奇迹。
《骨头的漫长之旅》最大的意义也在于此。学会感受“过去”“现在”“未来”,培养孩子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从人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找到潜藏的秘密。也许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我们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相关阅读
-
hi 我是大橙子今天又给大家求来了一些复试热点资讯,还没准备经济学复试热点的同学抓紧时间背了!热点一:注册制改革——金融考试热点热点事件:2月17日...
-
学生可以通过做兼职、自媒体写作、现场直播等方式赚钱。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外语翻译、做网站编辑、成为游戏职业玩家等。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
-
Genome Biol:发现人类血液含有无细胞的微生物DNA
临床医生用于诊断癌症的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是人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联系,这为研究微生物DNA的存在作为一种识别和可能预测疾病的方式提供了机会。...
-
强“双基” 提能力 转作风 | 天然气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创新开展“每日一学”学习专
从第三季度初,工程分管副总王国厂、工程管理中心经理韩海南多次下一线调研基层管理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国家、行业法规的了解程度,通过摸排...
-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今年还考教育热点吗?变成统考了我们怎么学?
教育热点是教育学考研初试必须关注的重要信息。要知道教育学考研并非以往考研口中的“背诵就行”,它并不是死考书本上的内容。...
-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带您领略我国科技创新的辉煌成果,感...
-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推动,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需求持续回升,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头雁......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年间上升22位——专家谈新时代中国创新之变
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际专利申请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猛增……1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
《把在意的看淡一点作文》由成长作文网发布,主要内容:有的时候看淡过去在意的事物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还有着许多值得守护的事物,只有看淡一些才...
-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源和根本保、文章通过对科技全球化内涵、特征及对我国科技发展影响的分析出健全科技法律法规、.....
-
展望2023年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在2023年将继续迎来快速发展。AI将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发...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