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线观察
5月21日,备受瞩目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正式在广州南沙拉开大幕。来自全球的数百名顶尖科学家汇聚一堂,聚焦人工智能、纳米科技、高能物理、生物医药与健康、信息与通信、海洋科学、绿色双碳等重要领域和课题,提出真知灼见,共同探索全球科技前沿。
在与会科学家看来,全球性问题和时代性的挑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全球合作,才有机会从根源上更好地加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具有强大创新活力的地区,已日益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密集,创新创业活跃。在这里,创新要素高效联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知名大学、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广泛聚集。在这里,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港澳拥有多所世界百强大学,广东则具备非常完善的产业链,连接着庞大的内地市场。此外,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湾区,将促进粤港澳科研要素互联互通。
“湾区力量”探索全球科技合作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所具有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独特制度安排,令众多科技工作者对“湾区力量”探索全球科技合作新路径充满期待。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说,打造创新的内容需要人才,需要世界最杰出的人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给转化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任咏华说,希望港澳尽快融入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计划,“大家应该在产学研(方面)互补、分工、协同”。任咏华认为,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基础研究,前沿的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根源,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就不会有原创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议在大湾区成立基础研究专项基金,把港澳大学纳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布局。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该充分发挥大湾区优势,加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跨体系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国际科技创新力量,共同推动老龄化研究与应对措施的发展。
澳门大学副校长徐建呼吁加强大湾区内中医药合作。徐建表示,中医药是澳门蓄势已久的产业,从2011年国家首个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澳门,由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共同建设以来,各方面工作都在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对澳门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探索科技未来重在基础研究
高能物理实验、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这些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的热点话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基础研究。
近年来,基础研究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来自广东省科技部门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科创资源最聚集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取得了不少令世界瞩目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建成34家国家级、7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高达40%。
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中国科学家也面向世界,着力探索解决当下国内外关切的核心科学问题。
——应对公共卫生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荣誉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说,广州实验室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和全国的创新力量,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基础研究和药物、疫苗研发,对呼吸慢病的诊治,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呼吸疾病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院长金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动力最强劲、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承担着探索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先行科技创新的关键角色。复旦大学、精准院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全力推进精准医学前沿尖端研究和重大成果的应用转化,增强生命健康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技术与成果的供给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集群发展。
——持续推进“双碳目标”。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本届大湾区科学论坛特向全球各界发出碳中和国际联合倡议。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认为,为了实现遏制全球变暖的目标,中、美等国可以就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密切配合,“我觉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认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使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时间提前,除了相应政策以外,还需要通过技术变革来实现,“我们仍需思考人工智能( AI) 如何深刻影响未来能源及工业系统,如何推动风光电 / 生物质大规模利用,如何稳步构筑储能及氢能制储用体系等重大问题。”
——为探索海洋提供更多科技手段。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席卷全球的数字经济浪潮下,占地球面积约七成的海洋也正在步入数字化时代。在海洋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研究工作站负责人丁德文说,未来推动海岸带生态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目前的生态环境也好,海洋碳汇也好,重点是要解决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交互过程。要与智能技术相结合,解决网络、云计算等问题。特别是数字空间里通过模拟仿真产生的新知识,要通过智能空间回到物理世界,变成内生于生态环境的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主席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特聘教授杨鲲则围绕“数据驱动的海洋互联网”,分享如何通过海洋信息技术更高效、认知和控制海洋这一复杂巨系统。“我们正探索‘用计算换通信’。即通过数据驱动等技术手段,建立通信系统的内生智能,推动通、感、算融合,以解决海洋通信速率低、效率慢等瓶颈问题。”
搭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在本届论坛的众多分论坛上,如何为科创活动开展和科创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成为与会国内外科学家关心的另一重大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也将为世界人才提供更多机遇。他希望大湾区积极倡导开放科学的理念,吸引全球科技人才,尊重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建设性的对话,共同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增进科技开放合作融合创新。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石琼强调,要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人才项目一定要实用化,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应用与实际生活、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科研工作不能光是发表论文,也要与实际生产相关联。”他表示,未来广东应持续加大力度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与向海经济深度融合,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市场主体和学校办学主体的双重积极性,有序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深度参与,着力打造学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上下游企业等共同治理、共同受益的开放合作大平台,加快培养能够担当转化任务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营造良好科创环境上,知识产权保护被视为重中之重。“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知识产权对促进大湾区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在大湾区创新发展过程中,主动谋划、积极布局,努力推动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在大湾区的落地实施。他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设立知识产权分论坛,既是大湾区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于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的内部需求,也是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挥国际科技交流平台作用的重要体现。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地,也是港澳和内地合办大学的集中地,大湾区在科学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融合,将释放巨大的其他城市群合作无可比拟的潜力。
相关阅读
-
hi 我是大橙子今天又给大家求来了一些复试热点资讯,还没准备经济学复试热点的同学抓紧时间背了!热点一:注册制改革——金融考试热点热点事件:2月17日...
-
学生可以通过做兼职、自媒体写作、现场直播等方式赚钱。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外语翻译、做网站编辑、成为游戏职业玩家等。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钱...
-
Genome Biol:发现人类血液含有无细胞的微生物DNA
临床医生用于诊断癌症的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是人类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联系,这为研究微生物DNA的存在作为一种识别和可能预测疾病的方式提供了机会。...
-
强“双基” 提能力 转作风 | 天然气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创新开展“每日一学”学习专
从第三季度初,工程分管副总王国厂、工程管理中心经理韩海南多次下一线调研基层管理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国家、行业法规的了解程度,通过摸排...
-
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今年还考教育热点吗?变成统考了我们怎么学?
教育热点是教育学考研初试必须关注的重要信息。要知道教育学考研并非以往考研口中的“背诵就行”,它并不是死考书本上的内容。...
-
最近,根据职业搜索引擎Adzuna统计了十大起薪最高的研究生专业排名,金融学专业毫无疑问进入排名前十,准备留学马来西亚的你,对金融学专业知道多少呢?...
-
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研究热点及未来布局,海洋科学,科学,海洋能源...
-
2020 爆款营销事件盘点:顶流+跨界占据榜首,年轻化、下沉化成为低成本出圈模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过,热点营销事件持续不断,从下沉到年轻化到玩梗、组合流量,各界都在努力找寻突破点,尤其是7月之后...
-
移动互联网来了,自媒体也火了。从2014年自媒体一直火到至今,也创造不了不少的神话。不少人通过自媒体创业,一部分通过自媒体实现财务自由。对于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
-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中版)对正在架构人生和建立知识体系的中学生而言,是严谨和靠谱的,英语学习贯穿每个环节,听力、单词、长难句、翻译、写作,一报兼具,文章难度分等级...
-
武汉本地宝资讯快递频道提供2023武汉健康第一课直播在哪看?附直播/回放入口有关的信息...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