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招老师前几天带大家一起学习了 记忆过程之识记、记忆过程之保持与遗忘、再现
今天一起来看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 合理安排教学
(1)学校在排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
(2)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
(3)教师应控制每堂课的信息投入量。
2. 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有意识记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识记种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识记任务。因为,教师每节课讲的内容要求学生记忆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完整记忆,有的需要部分记忆,有的需要记忆大意,有的需要牢固精确记忆,有的需要短时记忆,有的需要长时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要让学生知道应该记什么,记忆的程度如何。但提出这种任务要注意适时,不要在讲新知识之前强调记忆的要求。因为过早提出记忆任务,会使学生在听课时把记忆提到首位,从而妨碍学生积极地思考和理解主要内容,结果反而不利于记忆。
3.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情绪对记忆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 识记和回忆两个环节,最容易受到过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干扰。因此, 教师要善于调节课堂的情绪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平和的气氛中学习和记忆,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记忆活动的负性情绪的干扰。教师在要求学生识记时要特别唤起他们的注意,因为注意对记忆具有门户、选择和组织的作用,材料只有受到注意才能被记住。
4.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识记可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无意记住更多的内容,是一种更高级的教学艺术。我们知道,难度适中而新颖的题材、令人发生兴趣的东西、激动人心的生动形象或事件、成为活动对象的内容以及多种感官参加认识的对象等,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而容易被记住。所以,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无意识记。
5. 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只有被理解的、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很快地提取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思考去理解所学内容,使所教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多方面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对于没有明显意义的学习材料,如历史年代、外文生词、统计数字等要尽力找出其间的联系,甚至人为地加以联系,以帮助识记。同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形式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利于识记。
6.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力
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例如:通过布置各种定时性记忆作业并进行课堂提问,来培养其记忆的敏捷性;通过要求他们对识记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使材料在头脑中系统化,进行合理的复习等,来培养其记忆的持久性;通过要求他们进行认真的识记和复习,使材料形成精确的联系和养成经常检查自己记忆效果的习惯等,来培养记忆的准确性;通过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掌握追忆的技能等,来提高其记忆的准备性。
二
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地保持在记忆中的。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为了防止遗忘,我们组织有效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1. 复习时机要得当
(1)及时复习
遗忘发展的规律表明,识记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因此,对于新学习的材料,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要制订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每天复习的内容要适当,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做如下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 5~10 分钟;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3)间隔复习
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一般来说,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长些,而间隔的时间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
(4)循环复习
教学上应该遵守“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的材料应经常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2. 复习方法要合理
(1)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根据复习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复习方式有两种:
①集中复习,把复习的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
②分散复习,即把复习的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2)复习方法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例如,在数学课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公式、定理等内容的复习,就可采用解题、作业评讲、相互订正、自编应用题等方式进行复习。
(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因此,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在头脑中构成它们之间的神经联系,形成记忆痕迹,以后遇到其中的一种刺激信息,就可以激活多种相关的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果。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 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每次回忆后,学习者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在重新阅读时就会有针对性地集中精力攻克难点,纠正错误,不至于平均用力。
3. 复习次数要适宜
要掌握复习的量。
(1)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就是说一次复习内容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是成正比增长的;
(2)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 150%的学习(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4.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 注意用脑卫生
脑的健康状况是影响记忆好坏的重要生理条件,它与学习和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严重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以及吸毒、酒精中毒、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影响,使记忆力下降。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是由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提炼,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短,内容多,需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巩固,否则,便会一边学...
-
科技自立自强,青年是重要支撑...
-
热点分析:互联网弹窗新规明起施行 弹窗广告可一键关闭...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期,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令人担忧的消息:地球多项“健康指标”超出了安全...
-
9月开学后,家长们发现孩子的英语课,明显缩水了,一周只有1、2节。有家长说,为了英语领先专门给孩子挑的英语牛校,这学期一周也只有一节英语课。...
-
拥抱游戏,拥抱未来。...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