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课堂新探】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新探】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3-10-05 03:04:43 作者:
摘要:“ 教”指向的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以目标为导向,计划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学”是为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张 璐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三者融合,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动态发展和真实成效,有效点拨了教师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应关注“呈现素养发展的目标制订、体现评价标准的活动设计、实现效果评价的工具使用”,从而保障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三者融合,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动态发展和真实成效。教师要充分理解评价的作用,明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 教”指向的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以目标为导向,计划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学”是为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与各项“教”的内容保持一致的学习活动;“评”是师生共同完成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任务。三者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在单元中的一致性设计。它将三者放入一个单元主题语境中,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由任务驱动学习,将评价植入学习活动,监测教与学的过程,达到以评促教、以评带学的目的。教师应重视“评”对“教”和“学”的推动作用,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内容

(一)呈现素养发展的目标制订:“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南针,既指引着教学,又监测着学习。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三种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可见,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制订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等因素。首先,制订以“2022年版课标”为依据、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能够让课堂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语言学习材料,也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了参考。最后,制订以学情为变量的目标能使教学实现动态、可测的效果。梳理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及具备的能力,明确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与将要达成的能力,也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2My FavoriteSeason为例,教师依据“2022年版课标”,结合本单元的教材与学情,制订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目标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单元语用大任务,为后续课时语用任务与学习活动的设计指明了方向,便于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与执行评价任务时及时验收学习成果,具体如表1。

表1“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目标制订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能够避免知识学习、能力掌握与思维发展之间缺乏关联的现象,使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系统,使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形成合力,从“育全人”的视角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明确方向。

(二)体现评价标准的活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内容

“ 教、学、评一体化”明确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关系,凸显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功能。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教师依据课时目标与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标准来设计课时语用任务,将语言学习的过程统整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转化”的有机整体。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2My Favorite Season为例,教师以课时目标为依据设计语用任务,使评价内容与之对应,用评价监测过程,检测质量,具体如表2。

表2“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语用任务链设计

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知识教育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活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一节课中,教师以语用任务为统领,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活动,用评价监测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在学习中嵌入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关注方法与策略的优化、内容与思维的融合,最终达成语言、能力、思维、情感的同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根据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把一堂课按“学前、学中、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划分,在不同认知维度将评价标准细化为评价每一项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精准评价学习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体现“教、学、评一体化”。以PEP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5What does he do?第五课时Readand Write为例,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如表3。

表3“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知识教育_新教师专业知识

(三)实现效果评价的工具使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检测方法

检测“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指标是看语用目标达成的同时是否发展了综合语言素养。即通过一个单元学习,学生的语言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单元主题下的对话课、词汇课、直拼课、读写课和故事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整体,学生从语言理解到语言表达,逐渐建构核心新概念,培养思维品质,比较中外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了有效检测学习成效,学生可以通过雷达图进行单元学习自我评价。雷达图的面积由五项指标和四个数字构成,各项指标的数字越大,雷达图构成的区域越接近外围五边形的面积,代表学生的学习成效越好,语言素养越高。五项指标分别指向学生在一个单元中通过对话课、词汇课、直拼课、读写课与故事课形成的能力。四个数字1、2、3、4分别代表“继续努力”“还行”“好的”与“很棒”的评价。教师将数字相加得出总分,并在评价单附上扼要的评语与鼓励的语言,具体如表4。

表4“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工具使用

新知识教育_教师的学新知识_新教师专业知识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评价是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师应设计相应的任务,借助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学习反馈或成果展示等进行细化评价,把“评价”嵌入学习活动中,使评价过程变成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堂语言输入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完成LearningSheet(学习单)上的练习来检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文本解读与分析环节,学生可以围绕SurveyGuide(询问单)中的问题开展讨论来评价对文本解读的深刻程度;在课堂语言输出环节,学生可以借助Checklist(检测单)来检验语言表达的标准度与流利度;等等。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1My day第一课时为例,文本描述了ZhangPeng与Pedro关于西班牙日常生活的对话,对话体现了ZhangPeng对西班牙人的生活习惯的惊讶与好奇。当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Role-playchecklist(角色扮演检测单)监督自身语言表达的质量与效果。检测单由核心语言使用、语音语调模仿、情感态度表达与对话内容创编等评价维度组成,具体如图1。

新知识教育_新教师专业知识_教师的学新知识

图1

二、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思考

(一)师生交互卷入,促进教学共长

课堂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场所。学生处于中心地位,其学习和发展是整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教师是系统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育人工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作为课堂教、学、评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鼓励学生在评价标准的驱动下开展学习,反思成效,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收集和研判学习信息,随时监测学习活动成效,灵活调整难易程度与学习节奏。“师生共评、教学相长”能对教师的精准施教和学生的真实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二)评价融入过程,监测教学始终

评价任务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贯穿始终。教师可以采取模仿操练、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痕迹可视化,甚至可以开展项目化学习,使学习成果与核心素养发展紧密融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多元评价,将评价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评价“模仿操练”的“表达评分单”、评价“文本理解”的“问题信息单”、评价“合作讨论”的“活动分工单”、评价“项目化学习成果”的“任务完成单”等等。这些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反思学习成效,培养学习信心。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