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观澜|上海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时,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场,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C919大型客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走进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在此展出,一大批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展品熠熠生辉。这些上海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充分彰显着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与担当。
这是展览现场图片合集。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方喆 摄
C919大型客机
这是2023年5月28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拍摄的C919大型客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C919的全称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立项、下线,首飞、取证,交付、首航……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这是2023年6月6日拍摄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犹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2023年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由位于上海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是第二个科学实验舱。
梦天实验舱包括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四个舱段,舱体结构采用了独特的“套娃式”设计;舱体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是中国目前最大、发射质量最重的单体航天飞行器。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
2023年9月10日12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王晓虎 摄)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同样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首次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领域固、液发动机的“跨界合作”,是更高效、更经济、更快速的“混动火箭”。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全箭总长约50米,全箭起飞质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
这是质子治疗系统的治疗室内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2年9月26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重要一步。
质子治疗系统的国产化之路经历过长期探索。从2012年立项到获批上市,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瑞金医院及相关厂家携手促进产、学、研、医协作发展,堪称“十年磨一剑”。
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
这是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世界首台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是全球分子影像领域的尖端产品,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相较传统设备,其灵敏度提升近40倍,数十秒即可实现全身极速成像,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用肉眼观测到药物在全身流动、扩散及代谢全过程,为癌症精准诊疗、脑科学研究、新药开发开启更多可能。
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这是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通用人形机器人GR-1由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可以商业化量产的人形机器人。GR-1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全身最多达54个自由度。凭借多年核心技术积累,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
从专用走到通用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通用机器人”的概念就是一台机器人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任务。
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从“建框架”迈向“强功能”的新阶段,未来将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线,不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相关阅读
-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时,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场,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
36岁小伙放弃高薪回农村,5箱蜜蜂想创业,决定有问题吗?36岁小伙放弃高薪回农村养蜂,老蜂农给出了这样的忠告...
-
关心国防,就是关心我们的家人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
你没穷过,你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残酷!(深度好文)...
-
新手养蜂,想要赚钱饲养多少蜂群最好?老蜂农给你分析?尽管目前养蜂业饱受争议,仍旧有大量的业外人士想要加入养蜂...
-
相信很多人都有镶嵌假牙的经历,有些人患有牙科疾病导致了牙齿脱落,有些人由于牙齿老化自然脱落。虽然假牙可以帮助我们代替一部分真牙的功能,可是假牙的镶嵌不但很贵...
-
【上海印发《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培育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重点园区实现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
-
News | 融会贯通显底蕴,自信从容展风采——金融学院第二届金融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三届I&A金融投资分析大赛决赛
金融学院才人出,风华正茂论学识。...
-
第一观察|关键时点,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释放重要信号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
-
在入主白宫之前,多位总统从事比较特殊的职业,例如胡佛曾在中国当过采矿工程师;里根过去的职业是演员;杜鲁门当过火车站的计时员;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位历史学家……此外...
-
张江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张江集团·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医疗器械加速器四期项目)
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预计2025年4月竣工。随着医疗器械加速器项目的不断建设,未来将进一步促进医学园区创新研发项目产业化落地,助力张江科学城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