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

时间:2024-08-22 07:00:47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

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

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

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

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

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

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

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

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

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

一、兴趣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里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的时

候,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去发现,

探索和应用。例如,

在教学

“小数的基本性质”

的时候,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

40

,然后提问:老师能把这个数字马

上变大,大家相信吗?这时学生们会觉得很好奇,肯定不会相信,

教师再用很快的速度在卡片后翻出一个

来,这样就变成了

400

学生会觉得特有意思,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乎人的意料,兴趣就

会大大增加,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效果就会明

显地好于直接讲授。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