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 | 海外科技:美股四大科技巨头——财报超预期与AI的启示
超预期业绩的背后,美股四大科技巨头的AI长征将何去何从?
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一季报均超预期,在云业务对垒中,谷歌终守得“云”开首次扭亏,反观微软和亚马逊同比增速均收窄,而亚马逊更释放出悲观预期反映了行业竞争白热化。另一大业务广告,谷歌和Meta均表示客户预算仍疲软,然而亚马逊却一枝独秀。放眼长远,各巨头的AI大战乃万里长征,谷歌在AI深耕多年,而微软则拥有丰富的商业办公产品组合,以生成式AI赋能生产力属较佳实践。亚马逊在广告业务加大AI投资初见成效,而Meta也不乏猛将,且看其能否好好聚焦。
核心观点
谷歌:营收盈利超预期,打破连续四个季度颓势,守得“云”开首次扭亏
谷歌财报最大亮点为云业务首次盈利。谷歌云过去三年的大合同增量达300%,包括60%的全球1000大企业。AI-as-a-service业务也受惠于这波AI,跟亚马逊AWS的运营利润率下滑以及给出较悲观指引成鲜明对比。广告业务在经济不景气下表现虽比预期好,但整体在线广告支出仍未见转折点。谷歌也继续在高利率环境下进行回购,凸显财政实力和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AI方面,谷歌表示将发力搜索和赋能生产力,推进谷歌大脑和DeepMind合并,集中火力抵御OpenAI。AI芯片TPU自2015在谷歌云使用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目前也用于训练拥有5400亿参数的大模型PaLM。
微软:在一片AI的欢呼声中,业绩还是要回归主营业务的基本面
微软23Q3营收盈利超预期。财报最大亮点为包括Azure在内的智能云业务超预期。Azure在经济压力下虽保持增长,但涨幅收窄,侧面证明了谷歌云,特别在AI业务的来势汹汹。微软非常看好自身的AI发展。微软虽在GPT一役先取一局,但AI大战乃万里长征,加上谷歌、FB等均布局多年,人才济济,实力不容小觑。但微软凭借其丰富的商业办公产品组合,以生成式AI赋能生产力属较佳实践。公司称云业务也将加码投资OpenAI,并将GPT整合到Bing中。新Bing乃新瓶旧酒,市场份额跟谷歌差距巨大,营收占比也较小,对公司影响有限。
亚马逊:营收虽超预期,但云业务悲观指引触发股价回调
亚马逊一季度最大亮点为AWS超预期,但跟微软Azure一样,难掩增速放缓,加上管理层释放出悲观指引。AWS乃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但运营利润率却不断下跌,反映了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之余,也印证了在谷歌发力下一时间难以招架。然而,广告业务乃沧海遗珠,表现超预期。亚马逊在AI方面明显比谷歌、微软和FB投入较少,但也曾推出AI训练及推理端芯片并整合到AWS中。公司也提到将通过AWS投放更多资源到AI,减少物流业务开支,赋能客户在大模型及生成式AI的发展。同时,也将迭代ALEXA原有的大模型,并将继续加大AI在广告业务的投资。
Meta:中国卖家一臂助力扭转广告收入,但继续押宝元宇宙能否力挽狂澜?
Meta 23Q1 营收、盈利和指引均超预期。一季度最大亮点为营收在连跌三季度后逆风翻盘,中国广告商功不可没。不过,此情是否昙花一现则有待观察。另外,Tiktok若被禁将缓解Meta的竞争压力,且看Reels短视频能否破局成长。公司此前受隐私等问题影响,加上all in元宇宙失血惨重,大幅削减成本以捍卫利润也属当务之急。站在战略调整的十字路口上,公司继续押宝元宇宙和发力AI能否力挽狂澜,将有待观察。在AI布局上,其实Meta也不乏猛将,包括图灵奖得主,AI的权威人物之一Yann LaCunn。公司在AI的发展主要看其能否好好聚焦。
风险提示:AI技术落地和推进不及预期、竞争激烈、中美关系升级等;相关信息数据来自于公开的客观信息,不代表对相关公司的研究覆盖和推荐。
正文
谷歌:营收盈利超预期,打破连续四个季度的颓势,云业务首次扭亏为盈
谷歌 2023Q1 营收和盈利均超预期,结束连续四个季度不达标的颓势。谷歌 2023Q1营收为698亿美元,non-GAAP EPS为1.17美元,均超过预期(注:本文所提预期指彭博一致预期)的689.4亿美元和1.09美元。一季度最大的亮点为云计算业务首次扭亏,另外广告业务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表现也比预期好。谷歌也继续在高利率环境下进行回购,凸显公司财政实力。谷歌盘后一度涨超4%。
云计算业务守得云开首次盈利。谷歌云业务营收74.5亿元,同比增长28.1%,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1.91亿美元的利润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7.06亿美元是较大进步,也铸就了谷歌云业务首次盈利的重要里程碑。扭亏主要鉴于:谷歌云业务在过去三年间大合同(大于2.5亿美元)数量增长达300%。原来谷歌云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但现在60%的全球1000大企业都已是谷歌的客户。此外,谷歌云为客户提供的AI-as-a-service业务,也在这波AI行情中受惠。对比目前规模及服务能力较高的亚马逊AWS在一季度财报中的运营利润率下滑,以及给出较悲观指引,或也证明跟谷歌云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广告业务在经济不景气下略超预期,但在线广告支出依然疲软。谷歌广告营收545.5亿美元,同比为-0.2%,优于市场预期的-1.6%。谷歌广告业务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2022Q4同比为-3.6%),主要鉴于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广告商不断缩减在线营销预算。此次超预期的主要鉴于预期较低,加上广告支出收缩也早已反映在股价中,对比其他以广告为主的企业如FB,即使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广告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卖家),管理层也提到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而snap营收同比下跌7%,证明在线广告的疲软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今年再作700亿美元大规模回购。4月19日,董事会授权回购700亿美元A类和C类股票。参考过去几次回购(2020-2022年谷歌回购的规模分别为:280亿C类, 500亿A类和C类, 700亿美元A类和C类,而在22年谷歌回购的力度只比苹果要小)。本次回购金额跟去年4月份的一样,公司在经济不景气且高利率的环境下还高额回购代表着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在AI布局方面,公司表示将继续对AI投放资本,推进谷歌大脑和DeepMind合并,发力搜索,集中火力抵御OpenAI,迎接这波AI浪潮。公司的搜索业务其实一直都由AI主导,但公司并没有标榜AI的变现能力,投资者也更多关心公司的广告业务。在最近的AI浪潮里,公司致力于改善AI在搜索业务的变现能力,如BARD与搜索引擎的集成和多模态搜索等,并使用PaLM等模型赋能自然语言搜索。另外,也致力于结合AI工具帮助广告主实现业务目标,如帮助Shopify提供更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协助Mercedes Benz进行AI+市场营销等,并推动AI赋能客户生产力的提升,如Google AI Bard Workforce tools, Smart Canvas, Translation Hub等服务的付费收入(目前900万订阅用户)。硬件方面谷歌也深耕已久,早在2017年已发布了在AI训练端能与英伟达GPU匹敌的TPU第二代,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是谷歌提供云计算差异化服务的重要一环。张量处理单元(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是一款基于ASIC的专门为人工智能运算定制的芯片。TPU第一代早在2016年AlphaGO时候亮相,但当时只能做AI推理端。在训练谷歌大模型PaLM里就使用了6000多片TPUv4。最后,公司也重点提到Bard已可协助生成代码和软件开发工作,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其编程开发能力。
微软:在一片AI的欢呼声中,业绩还是要回归主营业务的基本面
微软FY23Q3营收盈利超预期。微软FY23Q3营收为529亿美元,同比增长7%,non-GAAP EPS为2.45美元,同比增长9%,均超过预期的511亿美元和2.24美元。公司发布下季度营收指引为548.5-558.5亿美元,中间值基本符合市场预期(554亿美元)。公司虽非常看好他们在AI的发展,但放量需时,公司在GPT一役虽暂时凯旋归来,但AI大战却是万里长征,谷歌、FB等均在AI有多年布局,人才济济,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容忽视。公司也并没有提及co-pilot的价格等具体变现预期。然而,市场的方向还是需要回归到主营业务的业绩上。微软FY23Q3财报最大的亮点是包括AZURE云业务在内的智能云业务的超预期。但值得一提的是,AZURE业务在经济压力下虽能保持增长,但也从前一季度的31%收缩到FY23Q3的27%,这也侧面证明了谷歌的来势汹汹,特别在 AI-as-a-service方面。其他业务包括Office 365商业业务、搜索和广告等均录得增长。但Window OEM业务承受了PC市场缩水压力,跌幅较高。微软盘后股价一度高涨8.45%。
FY23Q4季度展望积极。公司预计FY23Q4主营业务成本将增长3%-4%(168-170亿美元之间),营业费用增幅2%(151-152亿美元之间)。分业务来看,生产力与企业流程业务营收预期基本维持目前增速,同比增长10%-12%;Office 365营收在现有的安装基础规模将稳中有升,预计增长率为16%,略高于Q3的14%;Azure营收势头将持续,预计实现26%-27%的增长,其中约1%来自AI服务;搜索及新闻广告业务(净流量获取费用)预计增长约10%,跟FY23Q3一样。毛利率方面,公司预计Office 365毛利率的提升将抵消Azure较低的毛利率和扩展AI基础设施的影响,云计算毛利率将环比相对持平。
AZURE 云计算业务虽超预期,但同比增长却继续收缩。智能云业务(包括AZURE在内)是公司FY23Q3增速最高的业务,营收达22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6%,超过市场预期219亿美元。当中,Azure及其他云服务同比增速为27%。大型企业云端需求虽持续攀升,包括联合利华等公司在微软的FY23Q3上了Azure云,但面对谷歌来势汹汹的挑战,特别在AI服务方面,对于微软来说或许是一场硬仗。公司也表示将继续投放资源到云基础设施建设,并以AI为重点发展方向。
AI将赋能生产力,Office软件表现平稳。生产力及企业流程业务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1%至 175亿美元,超过市场预计的171亿美元。主要来自Office 365商业软件收入增长14%(FY23Q2同比增速11%)以及Dynamics 365产品营收增长25%(FY23Q2同比增速21%)的带动。公司也表示,Teams的MAU从FY23Q2的2.8亿增加到FY23Q3的3亿。公司未来将继续推动AI技术在生产力产品中的导入,商业办公领域是适合生成式AI较快落地的板块之一。然而,微软并没有提及co-pilot等的变现方案。
新Bing乃新瓶旧酒,但营收占比较小。微软个人计算业务(包括Bing在内)整体表现疲软,收入同比下降9%,但其搜索及新闻广告业务(净流量获取费用)增长稳定,实现同比增速10%,基本维持前一季度增速水平。公司宣布进一步投资OpenAI的计划,将生成式AI整合到搜索引擎Bing中。新版Bing日活用户数终达一亿,尽管微软未曾公布过以往日活用户数,但其表示约1/3的新版Bing Chat测试玩家为新用户,表明Bing Chat具有一定用户拉动作用。但新Bing乃新瓶旧酒,公司企图利用GPT相关功能拉动广告业务,通过新Bing撬动搜索引擎市场份额。23年3月Bing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88%,虽相比2月的2.81%有轻微上升,但较去年同期的3.1%仍呈下滑,与龙头谷歌(93.18%)差距较大,微软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尚有待观察。根据微软FY22年报,搜索及新闻广告业务占总营收约5.9%,因此Bing对公司的收入贡献暂时较为有限。
在未来AI布局方面,对于微软来说,其软件、搜索等业务是集成AI能力触手可及的广阔平台,因此微软未来将通过AI整合多项自有业务,包括Azure、开发者工具、应用软件、搜索等,使各项业务焕发新增长动力。例如AI开发工具赋能企业生产力,已推出的Copilot for Business订阅服务三个月即超10,000个组织注册,未来将持续赋能Dynamics 365、Power平台等to B服务。微软将继续扩大AI领域CapEx投入进行AI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使用Azure for Operators将基础设施扩展到5G网络边缘,助力AI渗透业务底层。以上一切布局将为一场AI硬仗拉开帷幕。
亚马逊:营收虽超预期,但云业务悲观指引触发股价回调
亚马逊2023Q1营收超市场预期,同比盈利扭亏。亚马逊2023Q1营收为1274亿美元,同比增长9%,超市场预期的1247亿美元;净利润为31.72亿美元,环比前一季度的2.78亿美元(包括了亚马逊在期间因投资EV制造商Rivian录得23亿美元的税前估值亏损)大幅提升,同比上年(录得76亿美元的Rivian相关投资亏损)扭亏为盈。由于GAAP 在2018更改后要求将股票投资的未实现损益计入利润,Rivian相关投资浮亏对亚马逊利润的影响较为显著。营收指引方面,公司预计23Q2营收在1270-1330亿美元之间,中位数1300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测的1311亿美元。23Q1最大的亮点为AWS云计算业务的超预期,但跟微软一样,同比涨幅也录得收缩,从前一季度的20%增长下滑到23Q1的16%。另外,广告业务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表现同样超过预期。在盘后交易中,亚马逊股价涨幅一度超8%。然而在业绩电话会中,公司高管释放出云计算悲观指引,因此股价出现逆转,最终下跌近3%。
AWS超预期难掩增速放缓,云业务竞争趋白热化。亚马逊AWS业务一季度实现营收2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10.3亿美元,但同比增速较前一季度的20%仍有所放缓。AWS业务实现运营利润51亿美元,占总运营利润的106%,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但营收只占公司的17%)。然而,AWS运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35.3%、以及前一季度的24.3%,下跌至24.0%(为2017年以来最低)。公司管理层表示,在当前经济低迷下,客户正在削减云业务支出,而微软也表示看到客户正在优化成本和支出。4月AWS营收增速较Q1降低 500bp。以上均反映云计算行业的竞争格局已趋白热化。,利润率降低一方面是行业或已出现价格战,另一方面亚马逊的客户群体结构跟谷歌类似,中小企业也较多,因此在谷歌发力下一时之间也难以招架。截至2022年底,云服务领域AWS市场份额约为32%,微软Azure约为 23%,谷歌云约为10%。虽然亚马逊目前在云业务市场份额依然保持领先,但其业务23Q1同比增速却显著低于谷歌(28%)及微软(27%)。加之谷歌及微软陆续宣布了其AI大模型与云服务的整合进度,受到市场关注,难免引发对亚马逊在云业务方面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忧虑。公司也将在马来西亚设立数据中心。
广告业务乃沧海遗珠,AI和新业务加持收入同比持续高企。亚马逊的广告业务维持较高增长,于23Q1实现营收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对比去年同期增速25%虽略有下滑,但基本也能保持,并超过市场预期的91.3亿美元水平。公司表示,在商品销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广告业务却能依然维持高增长,主要原因也许是他们使用了大量机器学习手段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商品,实现广告业务合作关系深化拓展。另外,公司管理层表示,公司在其视频平台、体育直播、音频平台及线下商店开展更深入的广告布局仍处在早期阶段。
降本增效重塑核心,试图提振运营利润。考虑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及核心零售业务增速放缓,公司通过裁员及延续缩减其他领域的投资以降本增效,重新聚焦重点业务,希望提振运营利润。裁员方面,2023年以来公司累计裁减27,000个工作岗位,波及AWS、流媒体及广告等业务。
在AI布局方面,亚马逊明显比谷歌、微软和FB的投入较少。公司核心发展在于继续优化自有业务,包括AWS及广告等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以往也曾推出用于云上的AI模型训练端芯片Trainium以及推理端芯片Inferentia并整合到AWS中。而在本次季报里,公司也提到将通过AWS投放更多资源到AI,并减少物流方面的开支。公司将持续投放于基础设施,赋能客户在大语言模型及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同时,公司也表示将会迭代ALEXA原有的大模型,并推出新产品Bedrock去协助用户建立生成式AI应用。作为公司另一大AI领域的发力重点,公司将继续加大AI在广告业务方面的投资,深化客户关系。最后,公司将免费提供CodeWhisperer AI编程助手供开发者使用。
Meta:中国卖家一臂助力扭转1Q广告收入,但继续押宝元宇宙能否力挽狂澜?
Meta 23Q1 营收、盈利和指引均超预期。EPS为2.2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72美元,但高于上季度的1.76美元;营收为286.45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的279.08亿美元增加了3%;EPS与营收双双高于市场预期的2.01美元和276.7亿美元。另外,DAU和ARPU也均超预期。23Q1 Meta应用程序家族广告ARPP(Average Revenue per Person)为7.59美元(yoy -17%),延续了上一季度的下跌趋势(22Q4的ARPP为8.63美元,yoy -22%),但降幅有所收窄,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广告ARPP下滑也属正常。指引方面,23Q2营收在295-320亿美元之间,对比预期的295亿美元。受到中国卖家的一臂助力,Meta在连跌三季度后营收逆风翻盘。广告业务营收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超过预期的268亿美元。受业绩和指引超预期所带动,公司股价盘后一度涨逾13%。
公司23Q1的广告营收暂且回暖,并出现逆势扭转,中国广告商功不可没。随着疫情结束,中国生产消费活动恢复,叠加运费下降,国内企业出海带来大量跨境广告投放需求。根据Pivotal Research数据,早在2018年FB已有50亿美元(约10%的总营收)来自中国商家,这也相当于中国第7大互联网运营商的收入。纽约时报也提到,FB的系统已跟中国电讯运营商合作,让中国商家不需要翻墙去开设广告账号。中国商家包括初创企业、游戏公司、以及大型企业如南方航空等。对比竞争对手TikTok,根据他们22年年底广告投放站内转化率数据,其产品转化率主要在1%-5%之间,而WordStream 2022年统计显示,Facebook 的平均广告转化率可达 9.21%。我们也认为,FB的广告投放效果稳定,受众量大,可更有效触及到世界各地用户,受到中国商家青睐也无可厚非。FB旗下平台也多依托庞大的熟人社交链,因此其刚性需求是Tiktok这种短视频应用难以快速抢占的场景。不过,以上情况到底只是疫情后昙花一现,还是具持续性则有待观察。
Meta或成Tiktok禁令下的最大赢家之一,且看Reels短视频业务能否破局成长?TikTok国内产品体验已经打磨成熟,2022年前在与Meta的短视频流量抢夺中占据上风,并凭借大规模商业化变现能力占领Meta广告业务。不过,在地缘政治、用户增长放缓、ROI偏低(年轻用户转化率不高)的隐痛下,叠加当下 TikTok全美禁令的推进情况,Tiktok对Meta的竞争威胁也似乎迈过了峰值。Meta的Reels短视频目前能抓住发展窗口期渗透用户和加速变现,23Q1全球每日转发数量超过20亿次,带动Instagram平均使用时间增加24%,并为公司提供更大的新增广告和用户流量入口。全球每天超30亿人在使用Meta旗下的应用程序,在平台AI推荐技术优化的加持下,DAP/MAP(日活/月活比率)继续环比提升0.2pct至79.3%。
大幅削减成本为捍卫利润的首要手段。随经济周期进行团队瘦身和业务线战略调整,是当前互联网大厂保持利润弹性的常见手段。Meta今年3月宣布三轮裁员计划,公司预计在5月结束裁员后将锚定AI、元宇宙和广告部门重启招聘。公司的成本削减举措在opex中初见成效,公司运营利润率从22Q4的19.9%提高了5pct至23Q1的25%,管理层也将opex指导从3月中旬的960-1000亿美元下调至现在的860-900亿美元,其中包括30亿至5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成本,成本端持续优化调节能力得到市场认可。
All in元宇宙失血惨重,Meta仍站在战略调整的十字路口。2023年公司资本支出指引维持在300-330亿美元,主要加注人工智能及其广告支持产品。公司将在WhatsApp 、Facebook 和 Instagram中探索聊天、视觉创造和多模态的AI体验,并希望通过AI 改善广告推荐系统和自动化程度。这或许是Meta对元宇宙的投资回归理性、发力构建AI的信号,通过新技术赋能主业,扩大终端用户的流量入口。不过,公司依然不放弃元宇宙。但VR及AR硬件产品作为元宇宙的基石始终是公司沉重的成本项,2022年全年亏损137亿美元,长期的高投入和不明朗的未来预期拖累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公司Reality Labs部门23Q1亏损39.9亿美元,相比市场预期的亏损38亿美元,公司预计全年该部门的亏损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此前受隐私等问题影响,欲转型元宇宙,但继续押宝元宇宙和发力AI能否力挽狂澜,将有待观察。
在未来AI布局方面,其实Meta的AI团队也属人才济济,包括图灵奖得主,AI的权威人物之一Yann LaCunn。公司在AI的发展主要看其能否好好聚焦。Meta一方面将利用AI,丰富现有产品,如将AI融入产品中的广告、推荐和排名系统,提高产品体验、服务质量和用户流量;另一方面,Meta表示将基于生成式AI模型拓宽产品品类与体验。公司已于年初建立AIGC团队,2月发布大语言模型LLaMA,4月发布视觉大模型SAM,表示未来将继续在AIGC领域发力探索。
风险提示
AI技术落地和推进不及预期。自ChatGPT落地应用并取得一定成功,各科技巨头均加快和加大力度布局AIGC领域,如Meta于23年年初建立AIGC团队、微软也在其Azure、Bing等多项自有业务进一步整合AI技术。由于人工智能属于高新技术,需投入较大前期研发成本和时间,后续AI技术落地可能会受企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和舆论等多方面影响,致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AI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生成式AI技术仍处行业发展前期,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及多模态大模型不断推出,赋能聊天、搜索引擎、编辑代码等多类应用,行业暂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竞争激烈。若后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未能及时推出相关产品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可能会受激烈竞争影响而导致市场出清。
AI中美关系升级。中美两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较为领先的两个国家,其本土多家企业均积极部署AI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AIGC、LLM等尖端技术落地应用。若后续中美两国间关系升级,两国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会阻碍AI产业相关应用的进一步推广。
相关信息数据来自于相关公司的公开的客观信息,不代表对相关公司的研究覆盖和推荐。
相关研报
研报:《美股四大科技巨头:财报超预期与AI的启示》2023年5月5日
何翩翩S0570523020002 | ASI353
相关阅读
-
华泰 | 海外科技:美股四大科技巨头——财报超预期与AI的启示
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一季报均超预期,放眼长远,各巨头的AI大战乃万里长征...
-
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工程院、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主办的国际高端论坛暨2022世界生命科技大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以“探索、融合、创新”为主题...
-
指的是很奇怪的意思。“奇”,普通话读音为qí,jī,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奇”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渠羈切”。“奇”的基本含义为特殊的...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的作文结尾...
-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6月18日)...
-
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工程院、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主办的国际高端论坛暨2022世界生命科技大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以“探索、融合、创新”为主题...
-
指的是很奇怪的意思。“奇”,普通话读音为qí,jī,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奇”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渠羈切”。“奇”的基本含义为特殊的...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的作文结尾...
-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句“脏话”,骂人不吐脏字,没文化真听不懂!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句“脏话”,骂人不吐脏字,没文化真听不懂!,脏字,周瑜,倚老卖老...
-
专注在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以广告、会议、展览等市场化的手段为“军转民”、“民参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
摩羯座,高冷又迷人,理智务实的代表俗话说得好,冷场有多冷,看摩羯座的脸就知道。作为十二星座中最冷静理智的一个,摩羯座的表情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让...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