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太极拳基本知识.doc

太极拳基本知识.doc

时间:2024-08-10 20:55:38 作者:
摘要:太极拳基本知识。1、太极拳属于何种拳系?答: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亦称内家拳,为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其特点可概括为:圆——动作走弧线

太极拳基本知识

1、太极拳属于何种拳系?

答:中华武术,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武当派亦称内家拳,

为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其特点可概括为:

圆——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

连——势势衔接,连绵不断

慢——练功以慢为本,呼吸自然

内——内练精气神为主

柔——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

少林派亦称外家拳。其特点为:

直——动作走直线

断——每势之间,劲断而不连

快——练功以快为本,呼吸急促

外——外练筋骨皮为主

刚——主于搏人,以力取胜

另有峨嵋派者,佛道兼修,内外并重,自成体系。然而无论各

家,艺臻上乘者,必以内外结合,刚柔相济为归宿。故有人否定内外

分别之

说。但就其总体特点而言,其区别显著,当宜划分。

太极拳与形意拳、八卦拳,被称为内家三拳。有人按步法分析,

认为在太极图中,八卦掌走边,形意拳走径,太极拳处中。太极拳是

内家

拳中最主要的拳种。历史上把太极拳亦称内家拳。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直接发明者或集大成者,主于内外各家诸多

拳种,并非一人发明。

2、太极拳的名称有何含义?

答:有云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太极之理,已寓其中。太极拳

之名,包含了中华民族久远高深的哲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混元一气,为之无极,乃天地本原,万

物之基也。太极则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对立

统一的原则。

故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从太极拳艺上看,预备势,排除杂念,报元守一,动静自然,

此为无极势。继而动静开合,虚实刚柔,皆能以太极变化之理而贯通。

两仪四象八卦,皆由太极而生,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两仪、四象、

八卦的动,悉是太极的动。按照道家的天人合一论,“人身一小天地,

天地一大人身。’宇宙是一太极,人身亦一太极。人身之腹为太极,

腰为两仪,两手两足为四象。两手两足各有两节为八卦。宇宙之原动

力在于太极

,人身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所以太极之动作,不是手足之动作,亦

不是腰之动作,是腹之动作。腹为全身最中心处,此处一动,全身无

不动

矣。太极拳所以名为太极,即处处是太极的动作,处处是以腰腹为中

心的动作。关于用中国古典哲学对太极拳的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们应该取其精华,并把它进一步科学化。

3、太极拳的名称从何出现?

答:太极拳之名由何而始,诸说不一。有云张三丰所命,有云王

宗岳所为。据历史记载及传说,太极拳、内家拳、武当拳、十三势,

以及粘拳、软拳、先天拳、后天法、三世七等,先后出现,时此时

彼,难以考实。然而此拳名绝非近代才有,绝不可求全责备而轻易武

断。

4、太极拳为何又叫“十三势”?

答:十三者,合八五之数,乃八卦、五行之综合;十三势,不是

十三个姿势,而是十三种方法。太极拳有八法或八门。以朋履挤按四

者喻八卦中之乾坤坎离四正方,一采挒肘靠四者,喻巽震兑艮四斜角,

此为先天八卦,亦有按后天八卦对应者。另有前进、后退、左顾、右

盼、中定“五步”,喻金木水火土“五行”。

朋进

肘乾采火

兑巽

履离坎挤顾木土中金盼

震艮

挒坤靠水

按退

还有以蛇、鹊、熊、狮、猿、虎、鹤、马、猫、凤、龙、蟾十

三种动物的形象,分别命名十三种姿势动作。亦称太极十三丹。有人

认为它

是太极拳的原始形式,也是十三势的名称来源。

此外,太极剑亦称十三剑,太极刀亦称十三刀,太极枪亦称十

三枪。均有剑法、刀法、枪法的十三字诀。太极刀还以十三句话贯彻

套路始

终。太极粘枪也是十三个动作。但这些并非十三势的基本含义,不必

拘泥于十三而硬凑八五之数。

5、太极拳为何又叫长拳?

答:拳论有:“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各势

相连,绵绵不断,柔如行云流水,无断续凹凸之处,故亦称长拳。杨

澄浦

先师常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孤立,

羽化而登仙”,来形容太极拳,且以此喻长拳之说。此外,尚有一种

较快

的套路,动作与太极拳各势基本相同,只是编排顺序不同,更接近实

用,称为太极长拳。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长拳。

6、太极拳共有多少流派?

答:自张三丰之后,太极拳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以王宗岳为代

表,南派以张松溪为代表。过去曾认为南派已经失传,且有人否认南

派太极。近年出现数种松溪派传人的分支,其名有称内家拳,亦有称

太极拳。故而南北之说断无疑意。此外尚有道内民间一些并非王宗岳、

张松溪所传之太极拳种,可见太极拳的分支已相当复杂。

王宗岳之后,流传已久而独具风格者,现有八个流派。样式——杨

露禅所创;吴式——吴鉴泉所创;李式——李瑞东所创;赵堡架——

赵堡镇所传。在西安有两支,其一支亦称和式;陈式——陈家沟所传;

国家套路——解放后国家体委创编各式。

有人武断陈家沟为太极之源,故将赵堡太极强加为陈式新架而长期

排除于传统流派之外。陈式太极,实由王宗岳蒋发所传太极拳与陈家

沟世传炮捶演变则成。今年已有许多资料否定“陈王延发明太极拳”

之说。国家体委套路主要源于杨氏,又与杨氏传统套路有别,故应作

为新的流派对待。

7、杨氏太极拳是否也分为多种?

答:杨氏太极拳,是近代传播最早、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流派。但由

于杨氏各代研习过程中的演变,加之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程度上的差

异,

因而也流传着不尽相同的套路。一般来说,凡有杨氏正宗师承关系者,

皆属杨氏太极拳,大同小异,不再分类。但有两种情况另当别论。一

是确已形成独特风格而为武术界公认的,便成为另一流派。如杨氏小

架发展成的吴氏,集成杨氏和赵堡架而成的武氏,综合太极、八卦、

形意

而成的孙氏,继承杨氏和甘氏而成的李氏等。另一种情况,是背离师

传而擅自篡改甚至另立门户者,或以旁门邪道假借杨氏名义者,当不

能予以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习者应注意鉴别。

8、何谓“正宗杨氏太极拳”?

答:这里所谓正宗杨氏太极拳,是指杨氏第三代传人杨澄浦先师晚

年定型的架子,她经过多年的实践,千锤百炼的结晶,后人对先师定

型的架子,决不敢擅自更改。一切以澄浦先师所传为唯一标准。

9、杨氏太极拳包括哪些内容?

答:太极拳包括一个系列。有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推手、太极

散手等。太极推手又包括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

履推手及烂踩花等。

器械方面,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杆。太极杆即太极大枪。各种

器械也有其相应的单练套路和对练方法。

太极套路练习也叫盘架子,是基本功。推手是太极拳技法的运用,

但又不同于散打。它是太极拳特有的一种不用护具,安全而有兴味的

对练方式。若不互相发放,也是很好的健身方式。

10、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

答:杨氏太极拳,具有内家拳及太极拳的共同特点,也有它的独特

风格。其拳架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

兼而有之,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为便于记忆,赵幼斌老师将太

极拳特点归纳为以下八句:

太极特点,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

精神贯注,呼吸自然。

11、太极拳的共用若何?

答: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具有独特的威力和无穷的奥妙。其特点

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它能以最巧妙省力

的手段获得最佳的技击效果。当然,巧妙省力的手段,是以长期艰苦

的锻炼和高深的功夫为基础的。

由于太极拳缓慢柔和的练法,适应面广。练太极拳,若能姿势正确,

心静体松,长期坚持,自会有中正安舒,轻灵稳健,心旷神怡,欲罢

不能之感。正如赵幼斌老师所描述的:

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

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

12、太极拳的基本锻炼要领若何?

答:太极拳的要领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只有形神兼备,

方可事半功倍。赵幼斌老师将太极拳要领概括为静、松、正、慢、匀、

稳六个字。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