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山海经》对黄河源的准确记载说明其地理知识来源于大史前文明

《山海经》对黄河源的准确记载说明其地理知识来源于大史前文明

时间:2024-08-06 17:58:37 作者:
摘要:《山海经》对黄河源的准确记载说明其地理知识来源于大史前文明黄河水系图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堪称为华夏文明发源的“母亲河”。

《山海经》对黄河源的准确记载说明其地理知识来源于大史前文明

黄河知识知多少_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三百问

黄河水系图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堪称为华夏文明发源的“母亲河”。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知多少_黄河知识三百问

黄河水系图

对于黄河发源的认知,中国古代先民是有一个逐步探索过程的。直到战国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也不过探索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而已。其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积石山、积石峡,距真正的黄河河源尚有相当的一段距离的。也就是说当年大禹治水也不过上溯到积石峡而已,至此已经山石嶙峋、激流汹涌,在那个洪荒时代,已经没有能力和技术支持再往上行了,所以直到战国时期,人们所知道的黄河上游不过“积石”而已。

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三百问_黄河知识知多少

导河积石

然而,《山海经》所记载的黄河源却是真正的黄河发源处,几乎分毫不差,何以见得?有三处确切的记载,是中国古代所不知而在地质年代短时期无法变更的、黄河的流向地理坐标。

一是“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2.46)。经考证,《山海经》的“昆仑之丘”就是格尔木昆仑山的玉珠峰(参见《山海探幽(9):巍巍昆仑是华夏远古文明的天地之门神秘之源》)。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但是黄河源是发源在高原地区,黄河源高原段因沉积岩的原因河道变化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考察“积石”以上整个河源系统能够符合“南流东注”流向的,只有自阿尼玛卿山下河曲(玛曲南)到鄂陵湖(玛多)一段。

黄河知识三百问_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知多少

南流东注1

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知多少_黄河知识三百问

南流东注2

二是“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2.51)。这里的“积石之山”并非前面所特指的那个“积石山(峡)”,而是泛指堆积石头的山,其实黄河从“积石山(峡)”往上都是堆积石头的山。这里的“积石之山”是指阿尼玛卿山下的河曲(玛曲南)地带,河水在积石下穿行犹如石门,由于河水落差激流从石隙中喷涌如同在石头中间冒出,所以有“河水冒以西流”。而考查黄河上游整个河源系统能够符合“西流”流向的,只有自阿尼玛卿山下河曲(玛曲)到阿尼玛卿山北麓拉加一段。这也是全部黄河水系唯一“西流”的一段流程。

三是“不周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2.41)。黄河发源(西支发源)之后,从约古宗列曲东行、与卡日曲(南支发源)及扎曲(北支发源)会合后,再先后汇入星宿海和扎陵湖、鄂陵湖等一片“泑泽”,这是黄河水在这一片沼泽地带地下潜流的地方,河水在这里发出巨大的喷涌声。

黄河知识三百问_有关于黄河的知识_黄河知识知多少

黄河知识知多少_黄河知识三百问_有关于黄河的知识

青海高原地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酷劣。如前所述,上古洪荒时代没有高技术支持,光凭人力是无法完成在这个区域探索黄河源这个任务的。而《山海经》却对黄河上游仅有的“南流东注”和“西流”两段流向,记录得十分确切;所以,对于黄河发源的地理知识,应该是来源于上个史前文明(大史前)的记忆传承(参见《山海探幽(6):《山海经》是本太阳纪人类文明传承的宇宙密码》)。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