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任浩:张江如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媒体聚焦-东方财经

任浩:张江如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媒体聚焦-东方财经

时间:2024-08-04 21:55:00 作者:
摘要:张江高新区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日前,上海发布相关《意见》,推动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张江高新区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日前,上海发布相关《意见》,推动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张江高新区基本形成统筹有力、权责一致、市区联动、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主导产业初显、专业服务完善、空间相对集中、生态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园区;在产业特色方面,将培育一批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到2025年,“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超过100家,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占全市85%以上。

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_科技领先全球产品是什么_全球领先科技产品

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_全球领先科技产品_科技领先全球产品是什么

2023

TONGJI SEM

Q1

您觉得有哪些维度和指标可以定义和评估“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任浩:第一个维度是经济发展,如张江围绕着相关主导产业,它的规模有多大、在行业中占有的比重有多大、年增长率等指标。第二个维度是创新发展,因为科技园区以创新为核心,如专利成果、行业技术领先水平、创新增长率等重要指标。第三个维度是创新生态系统,也就是实现创新的支撑要素是否充分,包括产业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完整性指标。比如说,园区在产业生态中除了制造业以外有没有与制造业相关的设计、会展和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甚至是一般的生活服务业等等;除了产业以外有没有社会生态,如教育、医疗、文化,尤其是基础研究等设施;在自然生态中水、空气,特别是环境绿化美化等。这些要素的丰富性和质量将影响和支撑科技园区实现世界领先。

Q2

此次《意见》中特别提到了“一园一特色”,您觉得这个“特色”应该如何突出?

任浩:张江高新区实际是“1区22园”,除了张江以外,高新区在全市各个区都有一些分园区。要发展好张江集成电路、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应用三大产业,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各园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一园一特色”就是解决园区竞争与合作的关键。

每个园区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产业,在张江三大主导产业之下,每个园区可在不同细分领域里,如在大的生物领域里进行不同的病理研究和制造;也可在同一产业垂直上,或者研发和制造的分工、或者设备和工艺的分工、或者成品和材料的分工等。这种围绕主导产业的“一园一特色”非常有助于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一个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园区氛围。

Q3

《意见》当中还提到要引导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集中连片开发,逐步调整优化小散地块,这样的做法将起到什么作用?

任浩:一般来讲,往往是等级高的园区,比如说国家级园区或者省级园区,普遍来讲要比低等级的园区,比如说镇级园区,在产出的经济规模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都要表现得好。因此我认为,把小的、散的园区整合到一些高等级的、发展比较好的园区,至少第一个作用是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有效产出率,因为同样这块地在低等级园区里可能发挥的产出很有限,但是通过调整优化即等级提升以后,项目导入的数量质量、管理水准等就会提高,亩均工业产值、GDP和税收等产出效率也就会提高。第二个作用,土地整合也为引进更加明确的主导产业,或者是较大的项目腾出了空间,为未来的增长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

那么在实操的层面土地调整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任浩: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我想在于这些地块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政府,甚至还不仅是政府,有的地块可能还属于不同的社会性开发公司,因此它的土地权属怎么去突破?第二个困难,我想在于由此引起的利益冲突,如调整后的GDP的归属、税收的分配、以后还会有碳排放和能耗水平的计算等,你动了我的奶酪,利益怎么进行重新分配?利益机制怎么设计?这些可能要通过这次张江提出改革创新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Q4

说到园区发展,我们这几年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此次《意见》当中也提到了完善跨园区的协作机制,您觉得研发和制造可以如何协同发展

任浩:“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它无非是要强调张江的功能是创新策源地,但同时如果园区发展空间可以容纳,有些制造业能够接纳的也可以接纳,并不是只做研发,也可以“张江研发+张江制造”。现在的问题是,“1区22园”更像一个自上而下的园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主要目的是让22个园区能够享受张江核心园区的一些政策,但是他们在产业分工合作的内在联系还有待加强。怎么去加强协同发展?

首先,张江核心区需认识到,一些在核心区的企业随着发展,核心区已不能在土地资源上等给与充分满足,一些制造功能的外移就难于避免,相反一定的制造功能外移,反而可能存在促进这些企业在核心区的研发、销售等总部功能的壮大。另外,如果允许张江核心区在22个园区里可以通过投资或者其他实质性的合作,建立真正的有利益驱动的分园区合作关系,无论是项目落地的质量和数量,还是项目的管理水平,在“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协同发展上效果会更好。

Q5

《意见》当中也特别关注“隐形冠军”和“独角兽”这两个群体,您认为这类企业的发展过程在政策和环境方面需要哪些创新的措施?

任浩:此次《意见》中的亮点就是把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指标聚焦在“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我们知道,“隐形企业”一般是指不为大众熟知,但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产品、服务难于被超越模仿的中小企业;而“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要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过去我们认为一些非常有名的大企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和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但其实恰恰是这些在较小的、在细分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效益质量。

那么如何在张江培育和形成更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根据德国培育“隐形冠军”的经验,有四个特点;第一,延续精工传统,塑造“更精密”的产品力;第二,深耕垂直赛道,培育“更细分”的市场;第三,平台网络协同,注入“更专业”的集群力;第四,拥抱跨界创新,实现“更融合”的数字扩散力。为此,在培育“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的政策和环境方面,一方面需要我们对标德国等国际经验,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绿色发展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园区可以对照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准,协助企业在使用绿色能源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环境,为企业进入和扩大市场更多助力。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