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动生”:退休老教师任金标的“奇异经历”

“动生”:退休老教师任金标的“奇异经历”

时间:2024-07-26 02:03:21 作者:
摘要:恰好,天际划过一道闪电,羊肠小道被照亮,我立即紧走几步。接着,每闪一次电,我就前进几米,这样走走停停,终于翻过了大门岭。

今天编发这篇回忆文章,对于任老师本人来说,是一段铭心刻骨的记忆;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那一定是匪夷所思的“奇闻轶事”。“动生”,这个已经消失在悠悠岁月中的词,今天在一位退休老教师的字里行间复活,成为一种遥远而奇异的回忆……

记忆中的“动生”

文\任金标

我写本文,是源于一次坐公交车的见闻与感受。那天傍晚,我坐公交车途径镇中心幼儿园站时,上车的一对对,全是一长一幼。显然,幼是上幼儿园的孩子,长的是来接放学孩子,或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年长的脸上,慈祥中有喜悦;幼小的,稚嫩中盈欢乐。这一对对,好多是十余站后才下车。入中心幼儿园是要摇号的,这些家长育儿心切,不计远近,都想把自己孩子送进最棒幼儿园。

经新港小学站,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校门内,学生正在列队,头戴小黄帽,身穿浅黑色校服;校门外,两侧店铺前,拥挤着男男女女;街道内侧,遍停车辆……

这阵仗,与我上次途径石浦中学放学时差不多。现在,无论幼儿园,还是中小学,上下学由家长接送孩子,蔚成风气。忽地,我尘封已久“动生”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

“动生”一词,对90后、00后来说,是陌生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释义条文。可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却是家喻户晓,老师上门“动生”,也是司空见惯。

那个年代,适龄儿童入学,很多需要教师动员,而且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磨嘴皮,绞尽脑汁费心思,呕心沥血下功夫。因为新中国建立不久,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没真正翻身,文化上更加落后。政府虽然重视文化教育,但百姓缺乏育人意识,特别是农民家庭,为了温饱对子女入学并不放在心上,重男轻女尤甚。因而就有因势而为的“动生”。任务非常艰巨,在我的经历中,有两个案例,可管中窥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象山县定山区农业中学任教。定山是大区,管辖定塘、中楼、晓塘、后岭、金星等公社。“农中”同样需要“动生”,由于生源分布面广,“动生”任务就格外艰辛。白天教学忙,“动生”只能在晚上。其实,也只有晚上,才能碰上家长或学生,因为那个年代,男女劳动力,不但白天干活在田间,而且晚上也要战天斗地。时兴的“深耕改土”,往往是夜以继日通天晓。

“农中”坐落于定塘公社葫芦门村,我去后岭公社黄埠,必须翻越大门岭。此岭曾有狼和野猪出没,我就带了哨子和火柴。听老人说,吹哨或点火可吓跑野兽。

出发时,月明星朗。到三分之二岭段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随后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猝不及防的我,被剧变的天气懵晕了,站在原地,一任暴雨浇灌。俄顷,“雷雨不长久”与“雷雨隔灰堆”(意雷雨的范围不会广)的谚语清醒了我。恰好,天际划过一道闪电,羊肠小道被照亮,我立即紧走几步。接着,每闪一次电,我就前进几米,这样走走停停,终于翻过了大门岭。到了后岭公社地盘的山脚,果然风停雨止。

我连忙脱光衣裤,用力拧干再穿上。然后一家家上门,一户又一户,一村接一村,串户走村后岭公社后,再跋山南向岭,来到金星公社,赶紧又一次的走村串户,或去热火朝天的田间。到达坦塘村,已是拂晓时分。这是一次铭心刻骨的“动生”。

在田洋湖小学任教时的“动生”,又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学生来自散落的六七个村庄,步行,近的十几分钟;远的三四十分钟。我于清晨或晚上,时常在分散的村庄中穿梭。为动员一个奚姓的女生,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一点也不为过。

不让她上学的原因,既有经济困难方面,又有重男轻女观念方面。我不厌其烦地上门,苦口婆心地说服,慷慨解囊地帮助。我的热忱终于感动了她父母。在一个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早晨,我踩着一尺多高积雪,赶往她家,将她背在身上,再踏着厚雪,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学校。虽步履维艰,但心里却是热乎乎,乐呵呵!功到自然成,哪有不高兴?

反观当下,“动生”一词,早已销声匿迹。教师再也没“动生”任务;学校也不再有“入学率”“普及率”的达标考核。“择校”一词,却成千家万户心语。只要无学区限制,不管是谁,都想把自己孩子送到理想学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成寻常百姓育人理念;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送孩子进憧憬的学校,已是当下育人潮流。

由此看来,词语其实是时代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语,从“动生”到“择校”,就是一种鲜明的对照。

作者简介

家户喻晓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_喻家户晓的意思是什么_家喻户晓奇闻异事

任金标,象山县晓塘乡人。1958年开始于后岭公社月楼岙小学任教,走上教育岗位。此后曾在定山区农业中学、中楼公社田洋胡小学、晓塘公社励家坪小学任教。1975年调晓塘公社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1982年调番头公社中心小学任副校长,1987年任校长;2002年退休。

从小酷爱读书。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县首届园丁奖;1999年荣获浙江省第12届春蚕奖。一直爱好文学,自青年时代起,于各个年代都有各种体裁的文章见诸报端。象山县作协会员,退休后勤于写作。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恰逢花开》。

喻家户晓的意思是什么_家喻户晓奇闻异事_家户喻晓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

往期回顾——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