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科学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梳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科学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梳理

时间:2024-07-17 13:07:28 作者:
摘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两门课程都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两门课程是紧密相关的。本文旨在梳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科学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为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贡献一点力量。

01

两门课程核心素养交集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综上,语文课程和科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的交集即为:思维。具体来说,两门课程共同指向的是推理论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02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科学课程相关的内容分布情况

与琥珀相关的知识_琥珀知识梳理_琥珀小知识

与琥珀相关的知识_琥珀小知识_琥珀知识梳理

琥珀小知识_与琥珀相关的知识_琥珀知识梳理

琥珀知识梳理_与琥珀相关的知识_琥珀小知识

与琥珀相关的知识_琥珀小知识_琥珀知识梳理

03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简介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的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海底世界》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特产的丰富;《火烧云》描绘了变化极多极快的火烧云的奇特和瑰丽。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04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蝙蝠和雷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地“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透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这篇课文的插图描绘的是一位宇航员在浩瀚的太空中漫步的画面,有助学学生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05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圆梦在今朝》四篇课文与自然、科技有关。

《琥珀》的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介绍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千年圆梦在今朝》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的历程。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本单元的习作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既符合儿童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兴趣。

06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即为“科学精神”。这个单元围绕“科学精神”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

《文言文二则》中的《两小儿辩日》围绕一天中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展开辩论。两个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和常理作为支撑,所以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说服对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表里的生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文中的“我”其实也是生活中儿童时代的“我们”。

从《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教育的特点不同,启发读者在感受科技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科技发展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

这个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辩论”,让学生围绕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表达自己 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要求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并能插上科学的翅膀,也就是在想象中要能带一些科学元素,写一个科幻故事。写科幻故事,能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科学知识展开想象,既能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表达力。

本单元课文传递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这些课文内容既跨越古今,又囊括天文地理知识。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双线组元的单元,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在中年级段与高年级段都有直接与科学课程相关的内容,教师们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可以把这些单元的内容作为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札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新课程标准倡导淡化学科壁垒,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探险精神,让孩子们成为兼备人文与科学素养,内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2023年5月26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科学教育加法首先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用人文素养助力青少年实现科学家梦想。在学科融合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作为语文兼职科学的贺拽老师,是新课程理念的优秀实践者。她在小学语文和小学科学的融合教育中,从系统梳理跨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思维方式和提升学生学科融合的实践能力方面,踏踏实实做出了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和借鉴!

——郑云平

本文选自郑云平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