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龄化、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城市治理需要改变思路
第252位造就者 刘维公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专任副教授
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德国特里尔大学社会学博士
大家好,我是来自台北的刘维公,今天很高兴能跟各位分享我在最近这几年来关于城市的观察。
我觉得城市的发展,科技很重要,但城市是人在居住的,而人是跟“心”有关的。
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以为创新是跟科技有关,跟资金有关,跟组织有关,其实创新应该回到“你为什么要做创新”这个点上,我们要知道创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城市创新的迫切性
所以,这里的 “创xin”,不只是“新旧“的“新”,更重要的是“心爱”的“心”。
城市创新,也不是专家学者的一个理想,在当前世界整体环境之下,它极具迫切性。前一段时间,麦肯锡公布了它的报告书《非典型破坏》,这里面的数据就凸显了这种迫切性。
第一,人口增长。全世界每年新增6500万人,相当于七个芝加哥。天津预计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的人口。
第二,科技的快速变迁。全世界的收音机使用者超过5000万花了38年,电视机只花了13年。第一部电话发明出来的130多年后,才有第一个网页,但是从第一个网页到第一部iPhone,只花了16年。
以前我们说“倍数”的时候,大家已经觉得变迁很快了,可是现在不是“倍数”,叫“指数”,所谓“指数”的意思就是不断地、很快很快地、密集地在改变。
第三,人口老龄化。到2050年的时候,年轻世代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老年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
在公共政策上面,为人所熟悉的议题经常是怎么让年轻人进入到劳动市场,如何让年轻人受教育等等,比如早期在台北,公车其实不会关心老年人口,因为主要的乘客都是年轻人,所以那个时候台北没有低底盘的公车。类似这样的很多基础设施跟不上来,这当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治理创新的课题。
第四,更密集的全球连接。以股市为例,因为全球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华尔街股市全年大动荡的天数越来越多。
这些都实实在在地提醒着我们,城市治理需要改变思路。
回归人文价值
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治理模式是利用科技、资金,大气魄、大手笔、大规模,然后把一个蓝图画得非常的漂亮。
不久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王储公布了他的NEOM计划,到2025年要用5000亿美金在沙漠上建成一个相当于33个纽约这样大的超级城市。这个计划到目前为止,残酷地来讲,是失败的。它所宣称的可容纳居住人口和零碳理念,事实上并没有达到。
在城市治理上,我们太习惯谈速度,我们都希望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超英赶美,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我们太习惯各式各样的开发区,不断地盖高楼。好像一座城市楼越高,就表示这个城市越有竞争力。
我的购物中心一定要越大越好
我的工厂一定要越大越好
我的所有经营计划或者是我能够承载的运量都越大越好
……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迷思在
其实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我们要比的是温度,我们要比的是深度,更重要的是态度。
城市的发展还是要回归到人文价值。一个城市的伟大,其实是来自于人文价值。
因为我是做文化公共政策的人,我不喜欢聊城市的开发量,我更喜欢聊的是城市的性格。我们的公共政策常常都忽视这件事情。
其实各位在脑海里面想一下,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者那些能够吸引到你的人,他们常常是最有性格的人,城市也需要性格。
这是录像艺术家袁广鸣2002年的一个作品,这是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照片,把车子抹掉,把人抹掉,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疏离的城市,也就是说当你太重视物质和科技的层面的时候,城市其实是疏离的。
我在台北市文化局任内的时候,大家都说:刘局长,台北市的招牌好丑,你要怎么处理?
我非常清楚地跟他们说,我不想说他们的招牌很丑。
我们不能去限制他招牌的大小,或者让委员会去审查他,因为觉得人家招牌丑就不让人做。
各位,我们真的要撇开知识分子的这种偏见和洁癖。因为对一些店主来说,招牌就只是要让大家看到他的店在那里,他只是要盈利,只是要存活而已,你用美丑去批判他,其实是非常残酷的。
我觉得城市没有办法这样管理,尤其是关于城市的美学,我们不能用管理的角度去看它,城市管理其实是跟创造力有关的。
我们需要尝试用不同的路径让店家知道,招牌可以不大一样,招牌最重要的不是大,最重要的是你要让人们看到你的品牌,你这家店的特色。
这是一家茶餐厅,它原来长这样:
我们找了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师,为它设计了这样一个招牌:
老板非常非常喜欢它,因为这个招牌把它的特色找出来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老板看着这个招牌,他发现他的店必须改变了。结果,我们花了3万块钱为他做招牌,这个老板花100多万把他的店重新改造了。
这才是我们想要做的。我们的想法就是希望透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让大家觉得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不单是公共政策的问题,也不是背后有什么伟大的象征,就只是让你觉得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你想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在任内非常重视的就是参与度,就是让更多人一起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城市的进步,光靠科技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有热血的人。一个城市重点不在于你到底有多少个物联网,一个城市的进步,不在于你到底招了多少商,有多少全球的企业总部。
一个城市真正的进步,在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我们渴望的生活,什么是我们所认为美好的生活。
让城市讲故事
我认为未来的城市,不是智能城市,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内容城市,要懂得去说故事,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产和竞争力来自于它的生活。
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都会千篇一律地告诉你,这个地方有多么的经典,其实城市的探索不是这样的,城市的故事,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去讲述。
诚品书店就是台北市最好的例子。它有一句广告语叫“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阅读”。这句话非常打动人心,让很多人愿意到诚品买书、看书。
我们提到城市,常常谈到的都是一些基础设施,比如环路、更大带宽的网络等等,可是书店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我称它为“人文的荷尔蒙”,因为当你到书店的时候,你会清楚地感觉到,你欠缺的是什么,或者清楚地感觉到,你可以成长,这是我们最想要的力量。
台北是一个非常适合走路的城市,我们把台北最长的一条公车路线307途经的地方所经历的演变,和它创造出来的一些独特的文化,比如牛肉面、珍珠奶茶,甚至自行车等等整理出来,让人们能够看到台北的独特性,鼓励人们去发现。
我们还可以透过色彩,去表现一个城市的风土。
我们常常羡慕其它国家的城市发展,伦敦、巴塞罗那……但你再仔细想一下,其实自己居住的城市,无论如何才是最珍贵的,没有所谓的完美城市。
我们也常常寄托于未来,认为未来科技会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然后忘记了当下,当下才是才是最重要的时刻。
城市的创新,不可能只仰赖政府,或者科技,城市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城市,为自己的城市做一些事情,这样它才会进步,才会变得美好。
谢谢大家!
今日互动话题:
你喜欢内容城市,还是科技化的城市?
编辑丨蔡蔡
文字丨漫倩
校对丨其奇、LUSEN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蚁坊“鹰眼舆情观察室”依托“鹰眼速读网”系统,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提供第三方客观深度的研究分析报告。...
-
44项高端技术,中国有37项领先?美国捧杀战术,背后动机非常阴毒
最近澳大利亚的一家反华智库把全球高端技术划分了44项,其中37项为中国超过了美国,美国只在7项技术上稍领先,在至关重要的涉及国防军工的太空、机器...
-
对此,器械之家对该百强榜心脏疾病相关的前十家医疗器械公司进行了排名和介绍,上图为前十家械企名单。并且,在近期该司遭遇了一波关于收购事件的谣言( 720亿...
-
赚钱第一定律:你要做羊,还是做狼?通常我们获得收入大概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收入方式:叫做劳动型收入,就是雇员的工作方式。今天这个世界上,80%的人是通过找工出卖自...
-
文:水木然 (微信号:smr669) 进入2016年,很多人发现钱比以前难赚了,实际上是赚钱的逻辑变化了。...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