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念,如何培育美好生活观,如何对大学生展开教育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念,如何培育美好生活观,如何对大学生展开教育

时间:2024-07-14 22:05:23 作者: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科技理性不断发展,消费社会不断勃发,人们却逐渐迷失在自己建构的“美好生活”之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科技理性不断发展,消费社会不断勃发,人们却逐渐迷失在自己建构的“美好生活”之中。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

“烦躁”“焦虑”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生存处境,各种虚假和错误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充斥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好生活理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理想的失落,是人根本价值的失落,是具有绝对性的、终极意义的东西的丧失。其直接后果是使人陷入功利主义和相对主义中,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产生存在主义的焦虑。

现实生活的迷惘则表现在人们的幸福感似乎没有随着科技发展和物质水平提高而同等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感到担忧,一些人也逐渐迷失在自己建构的“美好生活”之中。

生活没有了期待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现状

大学生对美好生活认识既存在理性因素也存有非理性因素,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当前多数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理解较为理性客观,能够认识到美好生活的合规律性。

并且,几乎所有学生都认同“推动更加平衡充分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这一观点。这就表明当代大学生能够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实际,遵循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立场。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认识也存在感性化倾向,部分大学生陷入“跟着感觉走”的感性状态中。也就是,对于“美好生活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观点。

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

大学生对美好生活追求呈现享受与奋斗并存的特点,也就表明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同时存在于当前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识之中,并呈现出一定的矛盾状态。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求学阶段,这一阶段是人们智力最敏锐、精力最充沛的时期,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也越来越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因此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日益具备明显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人们虽然逐渐从“你我不分”“人群不分”的狭隘共同体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生活没有了期待

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首先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对美好生活认识出现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凡是在现实中无法企及的事情,他们大都不愿去设想与追求。

部分人还片面地将物质财富多少、物质生活水平高低作为衡量自身美好生活的唯一标志。对于“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一观点,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保持这一观点。

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其次表现在商品拜物教意识蔓延,一些大学生陷入“买买买”的消费旋涡中,成为商品的“奴隶”。并且,少部分大学生已经产生较为严重的商品“拜物教”心态。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生活没有了期待

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最后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正面临物化社会关系的摆布。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大学生精神生活状态受生源地和学历层次的影响较大,而专业类别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归根结底应落实在主体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奋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推动生活朝着更加幸福和美好的方向迈进。

大学生美好生活教育观念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正确培养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美好生活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目标,实质也是“立什么志”的问题。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及其培育彰显了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切。

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

然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以及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正确美好生活观形成和发展带来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好生活观也发生了改变。

原先隶属于群体中的各成员分化为市场经济中追求自身利益的独立个体,人的主体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高度显扬,哈贝马斯将之称为“现代性的自我确证”。

人们的社会关系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愈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缺乏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逐,部分大学生也出现“躲避崇高”的问题。

生活没有了期待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

在当前国际形势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在中西方的文化冲击越发强烈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受到来自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中出现许多错误倾向。

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甚至产生只讲金钱不讲道德、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问题,淡化了国家观念、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起这一问题。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社会思潮最敏感的阶层,各种思想文化势力都企图通过影响、争夺青年大学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生活没有了期待

各大高校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辨别各种错误和虚假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其将“理想的意图”与使命担当有机结合,自觉建构符合自身文化特质与角色责任的美好生活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使命问题是其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一项育人事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为了使人更好地生活而进行的理性活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涉生活问题不仅是方法论上的结合与融合,更是认识论上的视域转换。要求对日常生活进行规范和引导,唤起人们改善生存境遇的自觉,赋予人们追逐美好生活的智慧。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中,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构思丰富且多变。

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审视和定位自我的价值功能,一方面,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美好生活问题的关照与体认,回归作为意义基础的生活世界,切实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坐标与前进方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指引广大学生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

关于大学生幸福观的内涵研究。概括起来,学界认为大学生幸福观主要包括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结合,优裕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结合,幸福的享受和幸福的创造结合起来。

关于大学生幸福观现实样态的研究。伴随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思潮的多样多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分化。

一些学者关注到这一状况,开始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展开调研分析。经过各方学者的研究讨论,他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表现为能够正视金钱对幸福的作用。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生活没有了期待

关于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内容的研究得出两个结果。一方面,强调应培育大学生对幸福的理性认知。即加强大学生精神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另一方面,强调应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能力。获得幸福和感受幸福都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都需要经过各种各样困难的磨练,这应该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关键点位是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重要抓手,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施工图”。美好生活源于人的需要,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认与追求,是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生成的首要环节。

对生活没有了期待_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

网络空间和校园环境是当代大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置身于其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对大学生正确美好生活观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因而也构成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关键点位。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需要,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方式方法。

高校应依托“大数据+小数据”,精确洞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需。只有精准研判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的过程中使大学生美好生活观培育真正具有奏效。

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

依托“大数据”建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图谱”。关于大数据,当前学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小数据”定位大学生个体的兴奋点。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而对其进行精准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围绕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错误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应该及时纠正,从而达到传递教育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美好生活观的教育成效。

高校也应发挥好党员、班干部等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使之在日常上课等活动中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数据,有意识地补充年级、班级学生需求动态数据库,精准定位每一位大学生的需求点和兴奋点。

生活没有了期待_期待没生活有你的句子_对生活没有了期待

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美好生活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大学生对理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群体的日常思想和行为,影响大学生群体对社会责任的科学认识,而且关乎青年大学生能否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对大学生美好生活观本质特征的理解和分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映大学生现实生活发展趋势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