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新知识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

时间:2023-09-30 09:07:30 作者:
摘要: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认识作者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梁实秋出身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曾入同文馆攻习英文。1915年

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认识作者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梁实秋出身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曾入同文馆攻习英文。1915年,梁实秋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赴美留学三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他回国历任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以新月派文艺批评家著称。 1949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到40年代,他改写散文小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他写的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这本书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他从1927年开始写散文,直至1987年病逝绝笔,出版过骂人的艺术

2、、雅舍小品、秋室杂文、实秋杂文、雅舍杂文、清华八年等二十余部作品,涉及小品、杂感、游记、回忆录、读书札记等文体。 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_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作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调,这种文调尤其切

3、合中年人的心境。在艺术处理上,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处理得很得体,颇具大家风度。雅舍小品 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笔,纵横生发,笔触较为恣肆,却颇有絮语散文的特色,给人们一种沉静的感觉。作者以雅致的渲染揭露了这个世界上的高等动物身上的种种疵点,揭示了社会的缺憾。在批评中带有道德意味,这在不完美的社会中应该说有永久性的价值,可见它在港台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成为人们所喜欢的书,出版达五十多次而不衰,绝非偶然。为下列红体字注音澄清事实 澄清(水) 扁舟 扁豆 绰号 轮廓 棱角 油渍 按捺 荪 投掷 琅琅上口 大勾大抹 胡谄文本研习感知形象徐老师为什么给“我”“印象最深”?活生生的这一个绰号-可怕相貌

4、-怪异笑容-狰狞习惯-不良-描写细腻 个性鲜明感受美好人性“收益最多”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人性的光辉编教材-兴趣培养读课文-习惯养成改作文-方法指导 -获益匪浅 收益终生写作技巧衔接“硬接” 该转“硬转” 起笔“突兀矫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引人入胜” 说理“譬喻” 用一句话概括 徐先生:虽貌 性 但 业 生 虽貌 丑 性 凶 但 敬 业 爱 生 1“某某某!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2“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3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5、1运用口语,通俗易懂2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3展现时代、地方特点,给人新奇感1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2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犬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细节展现得很具体1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仍不能忘记他。 2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

6、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该雅的地方很雅致把人写活的方法 一、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二、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三、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机智的文笔 抓住特征 描写细腻 语言幽默 似贬实褒 欲扬先抑 首尾呼应揣摩巧妙构思小试身手猜一猜“他”(“她”)是谁? 用100字左右刻画同学外貌或是写有关同学的一个细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来。一是人性视角。梁实秋注意剖析人性的美丑善恶,他围绕“人”字做文章,写人的性格、年龄、秉性、习惯、癖好,如懒、勤、馋等;也写人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如生日、婚礼、喜筵等。梁实秋坚持文学表现普遍的永恒的

7、人性的观点,因此,他的散文在写人的行为、处世态度的同时,也充满了人生的哲思和处世的智慧,使得他的散文具有警世、通世、醒世的积极意义,如升官图、暴发户、脸谱、奖券、偏方等。他的散文具有超越时空的指导意义。二是文化视角。梁实秋注重研究人类的种种文化,善于广泛摄取亲身体验过的人们衣食住行及民俗民风等文化现象入文。如写居住文化:住一楼一底房者的悲哀、雅舍等;写饮食及烟茶酒文化:吸烟、饮茶、喝酒等及雅舍谈吃中的各篇;写衣着及购销文化:衣裳、制服、领带、鞋、包装、广告等;写礼仪、伦理文化:谈礼、让座、谦让、握手、敬老、商店礼貌等。写人情人伦文化:想我的母亲、父母的爱、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谈徐志摩、忆沈从文等

8、等;写乡土民俗文化:过年、爆竹、听戏、放风筝、北平年景、北平的街道等等;写中西文化比较:圆桌与筷子等。散文风格梁实秋散文有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读书札记、杂文等多种样式,但以随笔小品为多。他称自己是“古典的头脑,浪漫的心肠”。他的散文讲究对仗工整,音调雅洁,口语活泼,用字讲究平仄谐调,并且善于在自然散淡的书写中安排一些不规则的对偶、排比,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得散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国文味道”。梁实秋提倡作文要言之有物、少说废话,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他写散文往往言简意赅、文笔精炼。他在散文中还喜欢引经据典,穿插俚语、俗谚或奇闻趣事,这使得他的散文优游自在、涵蕴丰厚、幽默风

9、趣。简约、幽默、丰盈、典雅是梁实秋散文的风格。梁实秋散文创作的成功得力于其学贯中西、博识强记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深入体察和对人生的真切感悟,他的写作视野相当开阔,评论也很有智慧和灵光。忘年之恋经受了十三个春秋的考验梁实秋是台湾文献“主帅”。他的雅舍小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梁实秋七十一岁的时候,与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攫去了她的生命。 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台湾远东出版社老板是梁实秋的挚友,以校对该书清样为名,邀请梁实秋到台北散散心。 梁实秋在台北偶遇比他小二十八岁的歌星韩菁清,竟然陷入热恋传奇的恋爱。那些正沉浸于槐园梦忆的泪水中的读者得知梁实秋的黄昏之恋,顿时掀起“新闻风暴”。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组织“护师团”,坚决反对老师的这一婚恋。 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忘年之恋,经受了十三个春秋的考验。左:作者和原夫人 右:作者和新夫人下课啦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