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间生物 >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时间:2024-07-10 15:09:49 作者:
摘要: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

什么是善知识_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

善知识者,则是如来;

善知识者,一切法云;

善知识者,诸功德藏;

善知识者,难可值遇;

善知识者,十力宝因;

善知识者,无尽智炬;

善知识者,福德根芽;

善知识者,一切智门;

善知识者,智海导师;

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华严经·入法界品》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三十七个教师节。作为佛弟子,我们在感恩天下所有老师的同时,更应该明白:佛教是一种教育——佛陀对众生的教育;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善知识们,就是把自己一生所追求、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奉献给所有众生的老师。而在这所有的老师中,尤以佛陀最为殊胜,被称为“天人师”,这也是如来十号之一。

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_什么是善知识

什么是“天人师”

《大智度论》云:“复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从这段论文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天人师是一种德称。佛陀教化的内容是“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教化的成果是“若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能得解脱烦恼之报”;教化的对象是所有的众生。

论中又提及,为什么佛陀能度化龙、鬼神等堕落于恶道的众生,却被称为天人师,即天道、人道众生的老师?因为度化天道、人道者数量多,其余四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众生度化的数量少,所以称为天人师。这主要是因为众生的业缘果报、智慧根性的差别,度化得解脱的难易程度不同。

什么是善知识_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

释迦牟尼佛的弘法教化

成道后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七处九会,演大华严,但二乘众生如聋若哑,难以接受一乘大法。于是佛陀前往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比丘,从此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僧团因而建立。

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弘化的生涯里,除了成道后最初三七日内演说《华严经》,宣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

佛陀对弟子的教化,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予药。佛陀对于能够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给予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摄受;对于懈怠不知精进的弟子,激励他上进;对于过分刚猛的弟子,则教以缓和。

佛陀的弟子不仅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及担粪的尼提。可见佛陀对弟子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则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

什么是善知识_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

释迦牟尼佛到了八十岁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临入涅槃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佛陀慈悲地开示弟子: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等六种成就令人起信。

佛陀进入涅槃,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所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弘化生涯里,应该得度的已经度化,未能得度的也为他们种下未来得度的因缘。佛陀虽然应身已经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开演的伟大教理,却能永传人间,这就是我们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_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什么是善知识

善知识的判断标准

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涅槃,但佛陀的教法依然存在于世间。教示佛法正道、令我们得胜益的人称之为善知识。古德云:佛法难闻,中国难生,明师难遇,善友难逢。善知识是很难遇到的,一定要学会珍惜。善知识的一两句话,可能会影响和改变我们一生,并将我们引导至光明觉悟的彼岸。那究竟怎样才算善知识呢?

其实关于善知识的判断标准,许多经论中都有详细的开示,如《佛说华手经》云:“若有四法,当知是为善知识也,何等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者常能随顺教化。”

《华严经》中也有“十种善知识”的定义,所谓“令住菩提心善知识,令生善根善知识,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令不着一切世间善知识,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

如能成就这些功德,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善知识了!可是末法时代,善知识难逢,如于佛法的行解,有一分长处胜过自己,也就不妨如法亲近了。

什么是善知识_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

如何亲近善知识

当我们通过皈依成为佛子后,《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善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去亲近呢?

一、净信为本。凡夫心是充满主观的,以这样的心观察世界,所见自然难以清净圆满。若不善于发现善知识功德,很可能会顺着凡夫习气寻其过失,如此便无法对依止师生起净信和恭敬心。相应的,善知识所授教法也就无法对我们产生应有作用。因此,对于亲近的善知识必须具足信心,观德莫观失,切勿依自身情绪及立场随意评判。

二、念恩生敬。在无尽生死中,我们之所以能听闻佛法,种下善根,都不曾离开善知识的教导之恩。不仅是今生的善知识,也包括过去生的善知识。若无善知识携手相扶,我们可能仍在三恶道沉沦,所以应时常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三、身口给侍。因为亲近善知识的根本意义,是为了依照正确方法修行,直至解脱。因此,身口意三业供养之中又以依教奉行的供养最为殊胜,也就是《普贤行愿品》中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佛法中要求的恭敬亲近善知识,完满地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更是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过程。值此教师节,让我们以虔诚心、恭敬心感恩诸佛菩萨,感恩历代祖师大德,感恩每一位善知识!祈愿世界和平,正法久住,发心善信所愿皆遂,早成佛道!

善知识是成佛得道的全部因缘_什么是善知识_善知识是否精进地弘法利生

相关阅读

  •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学处|感恩修行路上每一位善知识

    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未解之谜,看看你知道几个?

    中国历史上十大未解之谜,看看你知道几个?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的国家,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各种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化如今都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神秘文化的魅力。然而...

  • 学处|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善知识?

    学处|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善知识?

    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

  • “少数民族”不是我的标签,而是我的生活

    “少数民族”不是我的标签,而是我的生活

    他们让“少数”和“多数”都有了更多的可能...

  • 【今日热点新闻一览】1、近日

    【今日热点新闻一览】1、近日

    新浪财经 - 微博财经广场(weibofinanceplaza)社区,为关注微博财经广场(weibofinanceplaza)的股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 学处|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善知识?

    学处|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善知识?

    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

  • 学佛必看:明师、善知识的重要性

    学佛必看:明师、善知识的重要性

    学佛必看:明师、善知识的重要性,...

  • 所依善知识之相前六德

    所依善知识之相前六德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依止法是道前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前基础是学道的基础,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佛陀在《阿含经》中说,善知识是全梵行,整个修行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包括僧格......

  •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这个远一点,我们讲讲近一点的,讲一讲玄奘大师到印度去那烂陀寺学习。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法成就最高的学府,所以他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方去学习。他拜戒贤论师为师,学了五年各种各样的经典......

  • 屠牛事件一般发生在美国

    屠牛事件一般发生在美国

    19世纪至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一些州曾发生神秘“屠牛事件”,母牛的眼睛、乳房、舌头被割走,原因无法解释。一些人将“屠牛事件”认定是外星人所为。...

  • 读书笔记10:全国甲卷9~11题

    读书笔记10:全国甲卷9~11题

    《中国教育》杂志2021年第7期刊登了教育部教育中心关于2021年全国文综卷试题评析的文章《紧扣时代脉搏 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