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笑看奇闻 > ┃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时间:2023-09-29 07:01:47 作者:
摘要:《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六):问题来了,恢宏构想背后的终极奥秘究竟是什么久之前就熟知机器人三定律和阿西莫夫这个名字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六):问题来了,恢宏构想背后的终极奥秘究竟是什么

久之前就熟知机器人三定律和阿西莫夫这个名字,然而真正读他的作品这竟然是第一次……虽然从小就在断断续续地读科幻,但完全不敢自称是科幻迷,因为对这个领域完全不够了解。所以只是记录一下读完之后的一点感想和疑问,希望以后了解了更多关于这方面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幻作品。

个人并没有硬科幻情节,但对于永恒时空这个设定特别好奇,如果对它和时间力场的作用有更详细的解说相信一定会看得high到飞起;另一个意犹未尽的点是关于因果悖论,在我僵硬死板的头脑里,因果循环即便事件本身在循环,在时间线上是一定要有个起点的,而在这个故事设定中我无法确认整串事究竟从何而起,似乎它也并非是一个循环,还是说,是一个被打破了的循环呢?

跟朋友讨论因果的时候有人说其实它是一个佛学的概念而不是科学的概念,所以并不是说一定可以从科学和时间线的逻辑角度去分析。可我还是懵懵懂懂,这是科幻啊,基于科学不是么?

抛开这些疑问,整部作品确实是不辜负恢宏这个形容词。看完整部书之后内心的激荡也不是读一般作品可以感受得到的。以这本书为起点,我想我要开始读阿西莫夫了。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七):故事很精彩,道理也很经典

惊讶于这是写于1950年的书。现在读来,也丝毫无陈旧或违和感。 其实,我分不清这是科幻的魅力,还是阿西莫夫的魅力。

第十八章点出道理的话,印象深刻,一通百通。

讲危机感的意义——

[永恒时空消弥人类苦恼的同时,也消除了人类走向辉煌的可能。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

讲多样性的意义——

【你们会嘲笑一般时空住民的无知,因为他们以为世上只有一种现实。我会嘲笑永恒之人的无知,因为你们虽然知道有无数种现实,却以为只有一种能够实现。】

好适合做人生标签。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八):更高一级的存在

永恒时空——虽然名字叫“时空”,其实可能理解为一个”部门“比较好,例如“社会规划局”,之类的。

就好像从空间上或许有个联合国管理各国事务并且在各国设置办事处一样,在时间维度上,有这么一个“社会规划局”来管理各个年代的事务,在各个时空分区设置办公室,对“现实”做出必要的修改。

在这样的设定下,社会发展就不是某种”A is more likely contribute to B”的关系了,而是可以被精确计算的因果关系,某个因素的改变可以带来最大的有利结果和最小的不利结果。

因为永恒时空独立与一般时空之外,这样就能解决所谓“二级预测系统”的问题——这是前阵子在《人类简史》中看到的词,意思是:例如天气是一级预测系统,气象台预报明天要下雨,这个预测并不会改变明天会下雨的现实。但是像金融市场就是二级预测系统,如果预测明天某个股票要涨价,那么人们就会趋之若鹜去买,结果明天股价反而下跌了,也就是做出预测会影响结果的实际发生。历史的进程也是一样。也如同《永恒的终结》里申纳所说:如果一个人A看到了未来的自己A',那么他就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他看到的结果的发生,于是现实就会被修改,A’的状态就不会发生了。

而《人类简史》所提到一级还是二级预测的问题,前提是二级预测系统里的预测者不能够独立于预测对象之外进行精确的预测。例如说天气,也有可能被人工干预而导致预测的结果不发生,例如预报明天下雨,并且这个预测结果被认为是可靠的,而明天刚好有个重要室外赛事,那么人类已经可以人工驱云不让雨落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后结果与预报不同,但是人类可以明确地分离开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当“永恒时空”这样的机制存在,人类的历史确实也可以成为天气这样的系统。因为系统内自发的结果和外部干预的结果可以被计算和区分。

因此,永恒时空本身的进程 ,并不应该——并不能够被永恒时空人自身的行为所改变,它只能被一个更高级的系统来改变。这可能是引入了“超人类”的合理性。

永恒时空的终结,是超人类“有组织有预谋”的计算和策划下导致的结果,是独立于“永恒时空”之外的因素带来的,而不是被哈伦这个永恒时空内的人改变,哈伦只是改变的切入点而已。

正如永恒时空的价值观是维持安全和中庸,超人类的价值观是冒险和多元。两方也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修改着人类的命运。

未来的人回头看文学作品,反映的无非也就是作者当下的价值观。

也一如《人类简史》所写,英美自由多元的价值观逐步占领世界,而这如同宗教一样都不过是人类的“集体想象”。

当然老人家写这本书的年代,“管理主义”大约还不盛行,否则这个“永恒时空”里的管理还真是够混乱的。这样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机构,制度和操作也太随意了。

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时间”到底是一个线性的进程还是一个并列存在的“状态”?当人类走到了24世纪,搞出了永恒时空,这个时候,10万世纪“同时”“存在”着呢?

如果未来的人能够回到现在,那么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此时“未来”已经“存在”了。

线性的进程是指:一辆车从A开到B,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它只能存在在AB中的某一个点,当它到了B的时候,它必然已经不在A了。

并列存在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它可以在AB间的任何一个地方。

如果时间旅行存在,必然要引入一个新的维度,就好比拍电影一样。假如电影中的情节是一种“现实”,电影中的人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导演知道,导演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时间点停下来重拍,把之前的内容抹掉。即使在电影拍完之后,导演依然可以可以做。而演员不可能擅自做出这样的行为来修改已经拍完的内容。

如果这样的话,时间旅行并不可能发生。

而更高一级的“维度”存在,可能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也可能是其他的存在形式。

如果24世纪人类发明出永恒时空的时候,10万世纪已经存在了,可能的原因是,人类这个电影已经被拍完过一遍了。第一遍的时候,24世纪没有永恒时空,所以才会有10万世纪。这个或许是诺伊最后说的“基本现实”。

10万世纪的超人类知道存在很多“重拍”出来的不用版本现实,他们会观察这些版本的发展,应该也就是“平行空间”吧。

当基本现实走完一遍之后,为什么会有分支再出现一遍呢?

我觉得不能想象是每当人类做出某种选择就冒出一个平行空间,因为“选择”根本就是难以界定的。

我更相信是更高一层力量的策划。

而在不同维度中,“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可以用5分钟看完电影中的十年。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九):60年前的时空旅行

《永恒的终结》是一本被视为阿斯莫夫巅峰的科幻作品,讲的是在未来世界里,人类可以实现时间旅行,通过时间旅行预知未来的事件,从而可以阻止灾害的发生。在读过的科幻小说中,这本书算是比较烧脑的一本了。首先,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时空分为永恒时空和一般时空。如若想进行时空旅行,那你必须在永恒时空内进行。打一个比方,永恒时空内的人通过时空旅行,得知了在一般时空的642世纪会爆发一场威胁人类的战争,那么经过精密的计算与分析,永恒时空里的人,即永恒之人会在一般时空的先于642世纪的某个时间点,找到一个切入点,做最小的干预行动,比如将一个容器一个位置,那么找这个容器的人会多花时间来找,由此会耽误某些事情,这某些事情间接影响一些科技发明, 影响的涟漪不断扩大,到了642世纪,那场影响全人类的战争将不复存在。永恒之人毕生的人物就是不断的进行现实改革(即改变一般时空的事实)。基于此,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时空不唯一。作者设定的概念是,我们有一个基本时空,这个时空存在的概率最大,然而时空里每一件事都有无数个分支,由此而来产生的时空的可能性也会有无数种,永恒之人的责任就是提前知晓未来,将时空引领至他们所认为最好的那个。意思是,你本来可能是一个受万人瞩目的大明星,但永恒之人的干涉可能会让你成为天天为生计发愁的人,而你对此毫无知觉。

永恒之人也是从一般时空里挑选出来的,他们一旦进入永恒时空,则永远失去了故乡,因为你的故乡可能在某一次现实变革中失去了原本的模样,你的父母也许一辈子也不会遇见。在你的故乡你可能就是从未有过的存在了。读到这个的时候,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这不就是时空悖论么。书中的人物间也有关于时空悖论的争辩,但对此作者并没有给出他心中确切的答案。若非得找上一个答案,那必定就是——因果链。打个电视剧的比方吧,从前看过一部讲三圣母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二是个孤儿,她养父是个不着调的发明家,30岁就有了一堆发明,可是到了40岁还是那一堆发明。通过某个契机,女二号回到了过去,遇见了从前的自己和养父,她为自己取了现在的名字,她还教了当时尚且年轻的养父那所谓的一堆发明。做完这一切她回到了自己的时空。她感叹道,到底是我教你发明还是你教了我发明啊!时空旅行中的因果链,其中一种是这样的,未来是果,从前是因,未来的我们处于果之中,而根据记载,那个触发的因需由未来的我们来启动,为了不让自己消失,我们不断调整着因,将因果倒置,势必使因果链可以闭合、书中的理论奥妙远比笔者自己的比方和拙劣的文字要来的清楚。上述的电视剧的例子又牵涉到另外一个读起来让人背后一寒的情节:

2016.04.16

今天,我要冒险去2014.02.03号的xxxx取一样东西,待我找到切入点回到过去成功找到那样东西的时候,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突然,隔壁房间传来“砰”的一声,我真的真的被吓到了,按照我所研究的现实,过去的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不该有别人的!我缓缓的转过身子,却只见那半掩着门忽的被关上。平复好心情后才姗姗归来。

2016.04.17

不妙,昨天回到过去的时候多拿了不该拿的东西,看来得冒险再走一趟把东西放回去了。心神不宁的我一不小心定位出了差错,定位到了隔壁房间。这时的我手上捧着那东西,正准备将它放回原处的时候,突然听到我要去的隔壁房间有人在大笑,心里一惊手里的东西掉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不妙!真的不止我一个人,还有其他人,一定是被发现了。怀着拼一把的心情,我敲敲走到那扇扮演着的门,看着那个房间里的人缓缓转过身子。顿时魂飞魄散,立马关上门逃回了永恒时空。

我还记得,上一次在房子里找到东西的时候,我,二瑶,正在放声大笑,然后我听到隔壁房间里“砰”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在地上。而这一次,我,二瑶,听到隔壁房间里有人大笑,然后手里的东西“砰”的一声掉在地上。上一次,我,二瑶,转过身,看见房门正在关上;而这一次,我,二瑶,在那个人转身的时候,关上房门。我看见了我自己!!!

当一个人遇上了自己会怎样,分为四种情况:

此时假定从前的我为A,未来的我为B。情况一,AB相遇,互相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坏的影响。情况二,AB相遇,A不知道B但B知道A,这种情况的影响也比较小,因为此时B发现的是自己早已知道的东西,不会诱发新的事物。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分别是,A见到了B但B没有见到A以及AB互相发现彼此。这两种情况中,真正麻烦的是, 一个处于较早时间状态的人,看见了未来的自己。而发现,自己知道可以活到B目前的年纪,做出B目前的举动。而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哪怕最初浅的了解,他也会因为这个认识而做出一些举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未来。在改变之后的未来中,B不会回到过去与A相见,或者至少不能让A看见B。在新的现实中,过去那个被改变的旧现实就无从出现。A永远不可能见到B。同理,在任何可能导致时空旅行悖论的情况下,现实都会作出调整,避免悖论发生。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果,时空旅行悖论是不存在的,永远不会出现。这算是一种时空旅行的自洽性吗?

这本书的介绍语完全符合剧情,只是,写的过于夸张,让人在剧情上失去了那么一分惊喜,反而会有些许失望。此书,出版于61年前,对于刚结束二战没多久,科幻才起步的年代而言,阿西莫夫着实让人敬佩不已,在书中他完整的表明了他对时空旅行的看法并给出了解释。且不论解释的正确与否,但就是读此书的烧脑,就让人对他肃然起敬。已有时间不绝对概念的我尚且读着烧脑,60年前时间旅行概念才出现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大脑完成一部凌驾于理论之上的科幻作品,阿斯莫夫该是有如何的想象力。写出神奇的事物不可贵,可贵的是你可以给那个事物背后创造出令人愿意相信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作者的铺垫也很棒。在最前面,分析师对女主角的评论:计算机看不出她在那个世纪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在书的最后揭露,女主角是个原本就不存在于那个世纪,她只是一个时空”入侵者“。至于其他一系列细节铺垫在此也不赘述。读完此书,不禁感叹,人类知道的越多,人类就无知的越多。但,无知也是一种福气,因为无知我们才会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么多不可思议的科幻故事。科技是如此的重要,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抨击它,我们感谢它。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对科技的一切担心,在遥远的未来看起来,不值一提。如果,我们的科技没有毁灭掉我们的未来的话。虽然高中的时候喜欢骂牛顿骂法拉第骂欧姆骂那些带给我们无数作业的物理学家,但是由衷的感谢人类历史上的那些理论学家,铸造我们现在生活的基石,还有千千万万的其他学者,和所有没有毁掉我们文明的前者。文明的系统一直跌跌撞撞的前行着,有那么几次到达临界点,但又万分幸运的度过临界。借由书中的思想,什么可以让我们不顾文明的安危往前发展,或许就是人类对未知太空的渴望,走出地球这个摇篮步入浩瀚无际的宇宙,探索无穷的未知。

摘抄:

一个藏在人类潜意识里原因。如果一个人能通过时间旅行,到无限远的未来,他可能会遇上金化程度远比自己高级的人类,他与对方的差距,就像类人猿和他的差距那么大,这不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吗?毫无掩饰地说,我们阻止了人类的进化,因为我们不想见到比自己高级的超人类。

在消弭人类灾难痛苦的同时,永恒时空也消除了人类走向辉煌的可能。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在消除人类生活中时时伴随的陷阱和苦痛的同时,永恒时空剥夺了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寻求克服困难的答案的权利。要知道,要想取得进步、持续发展,要紧的不是避免困难的出现,而是战胜困难。

不算彩蛋的彩蛋:什么广告让从前的人看起来很普通,但我们未来的人带着目标扫一眼就可以读出很多消息呢。《三体2》,通过夜空中只会一闪一闪星星,怎样传达出让遥远的高级文秘只需扫一眼就可以知道它是友好的,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威胁文明呢。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十):永恒之人的秘密

在很多小说、电视剧里,主角都是一下子穿越到了过去和未来,然后带着前世的金手指,走出了一段不凡的人生路。穿越其实就是时间旅行的一种,这样的小说多了,好像这样倏地一下的穿越来去,变得非常合理,只要看看那段辉煌的人生路就满足了。但阿西莫夫不同,他仅仅用设定就把我征服了。

时间技师、观测师、计算师、生命规划师,在阿西莫夫的小说里,时间变成了空间,每一个世纪都好像一间房间,坐进时空壶里就可以穿越古今。当然,时间技师也有要遵守的法则,受制于规范。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一个非常宏大的设定,与之相比,故事反而显得简单得多。尽管如此,故事仍有很大的可读性,在小说中才能彻底理解各种有趣的设定。

这本书创作于1955年,哪怕是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关于时间旅行的设定也是充满新奇的。以故事来说,最后的反转在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哈伦是一个聪明人,作为时间技师,他是冷酷的,也没有很好的人缘。而时间技师需要遵守的规定把他变成了一个更冷酷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犯忌,诺依的出现轻易的改变了他。听上去这就是现代言情里的虐恋情深,他爱她,为她突破禁忌,只为了在一起。而她却背叛他们的感情,甚至一开始的接近就别有用心。这个梗到现在也常常被使用,在当年应属稀奇,可谓经典。

以《永恒的终结》里的关于时间旅行的设定,完全可以写出一个系列的小说。在这样宏大的设定下,可以发生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不同身份的人,在不一样的世纪里,面对不同的文化,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还有现实变革的设定,时空中微妙的人为调整,贯穿了整个故事。《永恒的终结》里,故事虽然简单,但人物塑造确是比较丰满的。出场的人物,无一不有独特的个性,世界在这些掌握了大部分权利的人手里,他们并非完美无缺,往往为了私利破除规定,导致世界发生重大的改变。那些永恒之人掌握的秘密或许也是最令人震惊的。

阿西莫夫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他的创意和创造力都是非凡的。在写作这一方面,这些天赋让他轻易的就创造出一个科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谱写不同人的生命乐章。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