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还有多远?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我想对你们,也想对所有期刊负责人说,一定要有紧迫感,强烈的紧迫感。“在听完《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的介绍后,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直言,《细胞研究》这个“绩优生”“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过去我们看到与众不同的你,今后我们想看到更与己不同的你。”
4月20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简称卓越行动计划)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该计划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本次会议是卓越行动计划开展两年多以来首次大规模工作会议。
在汇报点评环节,《工程》《国家科学评论》《细胞研究》《光:科学与应用》等领军期刊团队就办刊实践做了汇报。在分组讨论环节,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分为7组进行交流,并回答现场提问。
“你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不是低了一点”
“在审稿方面,你们已经可以比肩国际顶尖期刊,但在评论等后续服务上还差得比较远,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
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专家们的提问没有客套,直奔主题。
这也是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一贯风格——高标准,严要求,直面问题,直奔目标。
入选期刊学术影响力整体提升
正如专家们所说,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无法满足科技强国建设需求已成为共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再次给出数据: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有5000多种,居全世界第三位,“但高影响力期刊中还鲜有中国的身影,在全球占比仅有3%,与美英等科技期刊强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2013年以来,全球新创科技期刊3380种,美国占了1565种,英国是961种,而我国期刊的数量仅有194种,新增供给数量仍然较少,“多数科技期刊办刊方式较为传统,停留在传统的收稿审稿发稿等简单流程中,传播服务意识不足,能力薄弱,同时我国科研成果缺少自主可控的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在全球学术出版体系中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图源:视觉中国
正因此,2019年,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对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建设作出部署。
同年启动的卓越行动计划正是落实该意见的重要抓手。该计划以5年为周期,遴选22种领军期刊及228种后备梯队重点建设,同时每年支持创办30种高起点新刊,建立动态监测、季度报告、专家点评、督导调研、培训交流以及检查评估等各项机制,推动期刊跨越式发展。
20日的会议上,怀进鹏给出了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的成绩单:
已有29种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10%、12种进入前5%, 8种进入学科前5;
2020年ESI顶尖论文全球排名前100的机构中,有78家机构在领军期刊发文共计1965篇,较2019年增长39%;
期刊出版集群化、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刊群联动,平台托举,融合发展,开放合作的良好生态初步形成。
核心是建设高水平科学编辑团队
成绩喜人,但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尽管这些年国内期刊进步非常快,学术指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均值,但整体上看,中国科技期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影响力期刊数目太少,”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强调,中国作者发的SCI论文里,只有不到8%投到了中国的期刊上。
图源:视觉中国
“到了我们中国的科技期刊拔尖扬威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创新性的发展和爆发式的增长,这样我们的身影才能被国际期刊界的同行看到。”杨卫强调。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光:科学与应用》执行主编白雨虹等科技期刊编辑团队负责人均强调了高水平科学编辑的重要性。
程磊说,这是《细胞研究》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年有几个非常优秀的编辑去了国际顶尖期刊。“他说,这证明了其团队的优秀,但也是一件非常惋惜的事情。
“建议科技期刊的资助项目可以参照科研项目管理条例,允许一定比例用于人员支出,调动人的积极性。”程磊建议。
白雨虹则表示,她目前大部分精力也是用在团队建设上,“尽量留住自己的人,同时也想办法引进一些高水平人才。”
“今年科协推出了杰出青年编辑的评选,希望有更多类似这样的人才政策。”白雨虹说。
坚持四个面向,拥抱技术变革
今年是卓越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怀进鹏从宏观给出了方向。首先,要坚持四个面向,突出价值引领,要努力争取高水平成果的首发权,面向科技共同体加强传播服务,提升战略自信。同时,推动改革创新,积极应对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变革,勇于自我革命,主动适应网络化平台化社交化等学术交流新特征,拥抱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借助我国在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优势,在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中迎头追赶,抢占先机。
“要推动学术交流,密切地关注国际出版界的动态,国际科技形势的转化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推进开放办刊的理念,全面融入创新网络。”怀进鹏表示。
怀进鹏还强调,要坚守出版伦理,做强办刊队伍,坚持把内容质量作为学术共同体出版界的第一生命线,加强出版规范建设,提升同行评议质量。
相关阅读
-
“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
三星电子又惹祸了!近日,三星半导体亏损12.69万亿韩元,导致三星电子净利润暴跌95%,创14年来最低水平。这家韩国巨头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占有极...
-
点击下方“谈小言”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百科趣闻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生命的繁衍与灭绝交替进行,只有少数生物能够...
-
2014年10月27日,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在国际惩戒所及监狱协会年度会议上的发言。...
-
口腔科医务人员不定期参加大讲堂、电视台口腔健康专栏节目等,视频录制完成后,不仅用于科室日常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让口腔患者熟知。...
-
人才为王:第六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专题研讨编辑角色的多元化和青年人才培养
6月19日,第六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编辑角色的多元化和青年人才培养”分论坛在西安举办。这是世界科技期刊论坛首次设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建设主题分论坛...
-
世界上最小生物叫什么,世界上最小生物叫什么,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微生物。病毒1、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
人世间有趣的生物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体,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体各异,很有趣,比如偏偏起舞的蝴蝶,讨厌的苍蝇,可爱而又会唱歌的小鸟,吃竹子而又带黑眼圈的熊猫,还.....
-
第页生科一班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科教兴国”一个国家与名族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
人类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产生的?关于这二个问题,有无数的人想知道答案。但是,要回答这二个问题,比回答地球是怎么来的还要困难无数倍。这二个问题的...
-
至少有八种其他人类物种,其中一些比我们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他们是谁?关键要点★大多数专家认为我们这个物种,智人(拉丁语意为“智者”),是第九个也...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