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全球科技 >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来了!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来了!

时间:2023-09-27 08:05:54 作者:
摘要:“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在前不久的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为长沙擘画出一张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宏伟蓝图。风起于青蘋之末。长沙“网红城市”的外表下

“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在前不久的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为长沙擘画出一张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宏伟蓝图。

风起于青蘋之末。

长沙“网红城市”的外表下,骨子里其实是创新的基因。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来了!

6月19日,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连续十年的“岳麓之约”,让“冬有乌镇,春有岳麓”实至名归。

2014年,首届岳麓峰会举行。其时,长沙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总数约400家,产业规模仅为70亿元。

弹指十年过去,长沙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产业拥有22家上市企业,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

岳麓峰会后,蚂蚁集团宣布中南技术研发中心落户长沙。这是蚂蚁集团在湖南省设立的首个研发中心。目前首批300余名研发人员已到位投入工作。

“到长沙去!”注册地在怀化的湖南优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研发基地落户到了长沙麓谷信息港。“享长沙优质资源,拿一线城市薪资,干全球领先事业”,长沙的人才资源优势,让困扰企业多年的人才引进难题,随着落子星城迎刃而解。

2022年,长沙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全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拓维信息董事长李新宇十分高兴,“流入人群中不乏大量互联网领域的高端人才,随着人才的聚集,长沙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的腾飞指日可待。”

外引内联,“全国互联网产业第五城”,长沙小试牛刀。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出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长沙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名列第1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名列第8。

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优势,呼之欲出。

和十年前相比,长沙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她培育了率先发展“头羊”:蓝思科技、红太阳光电科技、中兴供应链等瞪羚企业,兴盛优选、三一重卡、中伟新能源、希迪智驾、福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骨干企业或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她开辟了两山四谷的“草场”:“两山”,即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四谷”,即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国V谷、种业硅谷;

——她构建了汇聚资源的“洼地”:58所高等院校、99家科研机构、2200多家各类创新平台、6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人才和科创资源的“蓄水池”;

——她修通了领跑全国的“跑道”:陆港、空港、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等4种物流枢纽类型全部齐备;各类国际性会议、论坛,近悦远来;全省唯一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打造产业规模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名园名企汇集、数字生态繁荣、应用场景多样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有自己的底气所在。

岳麓山下已成为数字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主阵地。李文意 摄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共有19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行列。和2021年的综合排名榜单相比,长沙、天津、西安、重庆、济南、青岛、长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首次进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视野。

长沙进入百强之列,但和排名第一矩阵的旧金山-圣何塞(硅谷)、纽约、波士顿等城市相比,长沙无疑还是“小弟弟”。

玛格丽特·奥马拉在她的《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一书中写道,从“硅谷现象”到“硅谷奇迹”,其背后的秘诀,就在于“硅谷”这个中小城市群造就了一个具备各种创新要素的生态圈、一个适宜高科技产业生长栖息的“热带雨林”。

纽约2010年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后,用10年实现了创新指数全球第一的目标。纽约曼哈顿的“硅巷”,成为拥有众多高技术企业群的增长极,2020年就有9000家初创公司获得风险投资超过162亿美元;附近的56所高校,为纽约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英特尔、苹果等企业落户,催生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芯片基地;“多元文化”洋溢的创新激情和包容度,让纽约不断孕育新的引擎企业;各类制度成本的降低,让纽约吸引创新要素聚集。

文化名城波士顿,云集了哈佛、麻省理工等著名高校,也是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或总部所在地。它从现代服务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成为全球第五大创业生态系统、全球第二大生命科学创业生态系统。波士顿南湾围绕创新人群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展开,提出“生活-工作-娱乐-购物”模式,以生活魅力吸引创新、孵化创新。波士顿还专门推出“创新单元”,打造租金低廉的“人才公寓”。短短几年时间,南湾就由工业废地成功转型为科技人才聚集的生活创新区,2000+初创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

日本东京附近的筑波科学城,经政府主导迁入的公共研究机构近40所,占全日本的三分之一,成为其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源;法国格勒诺布尔是阿尔卑斯山脚下一座仅有15.7万人的小城,却是拥有5个“世界级大科学装置”的创新中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作为重要的创新载体,城市如何形成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如何凭借独特的创新范式顺应时代抢占发展先机,如何培育和打造优质创新生态,助力科学与技术的良性发展,是现阶段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说。

纵观世界科技版图,其他科创型城市的发展经验,成为长沙作为后发城市的借鉴对象。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探索产城融合模式。易亿 摄

正在建设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也同样瞄准“青年向往”的目标来建设,积极探索产城融合模式,规划产业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多元业态,既能满足新型产业企业生产的需求,又能满足园区居民生活的需求。西湖58科创小镇等宛如企业的后花园,既是新经济的“创新场”,又是乐悠游的“新秀带”。

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长沙布局“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新赛道。2021年,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总数已达34个,在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处于第一方阵。

人工智能等新的“风口”能否牢牢把握住,关系到长沙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湘江科学城空间结构图。(图片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如何做?

一靠政策到位。

近年来,长沙接连出台人才政策 22 条、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等一系列政策,从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人才培养引进等各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保障。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其重心在人。广大科研人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试验机器,他们也要拥抱美好生活。长沙要打造的,是既有科技高度,又有城市温度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美景、美食、底蕴、宜居、低房价、优质教育、高水平医疗……这些都成为了怀揣梦想的优秀研发人才汇聚长沙的原因。

二靠工作到位。

抓顶层设计到位,以产业链思维营造产业链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抓干部到位,发挥链长牵总、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的“四长”联动机制,合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抓基础到位,岳麓峰会、柳枝行动、世界计算大会、“1024程序员节”等活动持续开展。

三靠营商环境优化到位。

8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子星城;获评“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连续三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最具潜力城市”;“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长沙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长沙除了过人的硬实力,也在营商环境方面有惊人的软实力。

四靠知识产权保护到位。

2022年,长沙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支队、知识产权刑事侦查支队、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检察局,让长沙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最为健全的城市。

五靠科技创新服务到位。

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例,长沙形成了以湖南湘江新区(长沙软件园)为核心区,以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为拓展区,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特色区的“一园五区两山”软件产业发展格局。长沙的软件产业独具特色,以智能制造为导向、以工业软件为支撑。光是工程机械产业与软件业融合,长沙就遴选了九批次共1462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开展了7000余个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拥有“灯塔工厂”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从宏观层面来说,蓬勃发展的新产业形态,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拓展新市场、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也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从微观层面来说,一个个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凝聚着许许多多年轻人的梦想,让每一个年轻人与企业、与企业所在的城市一同成长。

工程机械之都、智造之城、全国数字经济15强……长沙的创新基因,早就铭刻在了血脉深处;

快乐阳光、兴盛优选入选202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百强,安科创新、快乐阳光入选2022年中国软件150强,麒麟信安成为“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长沙的创新基因,更在这座城市的每个领域、每个角落闪闪发光。

7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专题调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力争营造强大的创新集聚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格局将迎来新一轮大调整、大变革,全球研发中心的布局也将面临重新洗牌,这,是长沙的机遇!

风起云涌,正适合扬帆起航!(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培成 刘丹 朱泽寰;朗读 罗亚坤)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